浅探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及防范对策
摘要:笔者通过对2004年至2009年近6年开封10个基层法院少年刑事犯罪案件的分析,发现未成年犯罪团伙犯罪和共同犯罪比例呈直线上升趋势,三人以上结伙共同犯罪甚多,且犯罪手段逐渐趋于暴力化;受害主体逐渐由小学生演变为中学生、甚至大学生。统计数据表明,闲散青少年、辍学、失学未成年人犯罪比例增大,而且针对人身和财产的抢劫犯罪所占比例最多;网络游戏逐渐成为最主要诱因,未成年人一旦形成网瘾就会不计后果犯罪,造成受害学生心理阴影和不敢报案,形成了犯罪呈上升趋势的恶性循环。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特征
一、未成年人犯罪特征
(一)、14至16周岁低龄犯罪上升。
犯罪主体低龄化日趋严重,未成年犯罪的人数在大幅度增长,其中14至16周岁低龄犯罪,2004年为18人,2005年为23人,2006年为27人,2007年为29人,2008年为30人,2009年为52人。
(二)、被害人多系在校中小学生。
未成年犯罪案件中被害人多系未成年人,其中2004年为12人占30%,2005年为17人3占36%,2006年为23人占47%,2007年为31人占53%,2008年为34人占67%,2009年为57人占82%。
(三)、未成年犯出狱后重新犯罪人数增多。
未成年犯出狱后重新犯罪率出现上升趋势,2004年为9人占,2005年为11人,2006年为12人,2007年为13人,2008年为16人,2009年为20人。
(四)、网吧或学校周边成为主要犯罪地。
网吧或学校周边逐渐成为案发地或主要犯罪地。其中2004年为3起占23%,2005年为5起占33%,2006年为6起占37%,2007年为7起占49%,2008年为11起占51%,2009年为21起占67%。
(五)、抢劫犯罪所占比例高。
在未成年人所犯罪中犯占特别是既侵犯群众财产又危害人身安全的抢劫犯罪,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2004年为5起占20%,2005年为7起占25%,2006年为9起占27%,2007年为27起33%,2008年为39起37.5%,2009年52起占45%。
(六)、网络游戏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诱因。
据统计,未成年犯罪案件中,网络游戏正逐渐成为未成年违法犯罪的直接或间接诱因,其中2004年为12起占5%,2005年为24起9%,2006年为26起11%,2007年为48起75%,2008年为52起占87%,2009年为62起占98%。
(七)、被判处非监禁刑罚的未成年人数呈不断增长趋势。
2004年判处未成年人206人,非监禁刑67人,占总数的32%;2005年判处未成年人为273人,非监禁刑93人,占总数的34%;2006年判处未成年人285人,非监禁刑105人,占总数的36%;2007年判处未成年人406人,非监禁刑160人,占总数的39%;2008年判处未成年人383人,非监禁刑164人,占总数的42.8%;2009年判处未成年人479 人,非监禁刑206人,占总数的43%。
二、未成年人犯罪增多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增多的原因有多方面因素,其中包括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缺失已成关键因素。
未成年人犯罪跟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缺失存在着直接关系,学校教育体制存在缺陷,学校注重升学率,重知识“输入”轻品德“塑造”,忽略对学生人生观和思想品德的教育;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不了解,学生自暴自弃犯罪时,老师才如梦方醒。有的学生为了不受其他学生欺侮,加入到不良少年团伙中寻求保护;有的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安心,经常旷课,结识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导致最终辍学失学。从犯罪统计情况看,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成为未成年人的犯罪规律,“不爱学习、控制力差、没有主见、不懂法”的未成年人认知上有偏差,自我控制能力弱,辍学失学后长期处于无业状态或暂时从事缺乏稳定性的服务行业,最易突破道德防线走上犯罪岐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