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法律制度建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邱泳芝 时间:2014-06-25
对我国外汇储备脆弱性的认识:当前有部分国内学者认为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看,我国近几年的外汇储备增长主要源于巨额的净资本流入,基本上是对外负债的增加换取外汇储备的增长。因此,我国的外汇储备具有一定的脆弱性笔者认为,考察我国外汇储备是否具有所谓的脆弱性必须建立在综合分析体制、信心和来源的基础上。首先,就体制而言,以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为目标的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进程本身就是所谓的”放大效应”逐步得以削弱的过程。同时,由于现行体制下居民的外汇需求尤其是投机性和预防性外汇需求受到严重抑制,造成外汇成为”稀缺性”资源。建立在对本币缺乏充足信心基础之上的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及其增长在第二个层面也具有了一定的脆弱性。最后,就来源而言,笔者认为来源于金融账户的外汇储备并不必然具有脆弱性,关键在于输入资本的期限结构和使用效益。如果流入本国的资本主要为中长期资本且在偿还期上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则在相当程度上可避免由于集中性资本外流对外汇储备可能造成的冲击;同时,如果本国能够相对高效运用借入资源,具备未来还本付息的能力就能增加本国净财富,最终从跨时贸易中获益因此,我国外汇储备具有借入储备的性质并不成为其具有脆弱性的充分条件,现行的不完善的外汇形成机制和僵硬的汇率制度,才是造成我国外汇储备脆弱性的真正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使我国外汇储备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只有进一步深化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外汇形成机制和灵活的汇率制度。
  我国外汇储备的国际比较问题:导致1995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迅猛增长的基本因素在于历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巨额双顺差,即长期资本的大规模流入和贸易收支持续顺差。在与外汇市场运行机制较为完善的日本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比较,我国外汇储备存在一定的”水分”,不可相互简单比较。产生这种不可比性的原因:(1)外汇储备的形成基础不同。日本由于实行经常项目下的意原结汇和无条件售汇以及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导致相当一部分外汇收入转化为民间外币存款,可以说其现外汇储备规模是在相对薄弱的基础上形成的。(2)对外支付能力主体的构成不同。这主要是双方对外支付体系的结构不同造成的。日元自身就具有一定的国际支付能力,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充当国际支付和流通手段,同时又拥有雄厚的民间”外汇蓄水池”,它们和外汇储备共同构成多元化的对外支付能力主体,因此其对外支付对外汇储备的依赖程度较低。在我国人民币尚不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不具有国际货币的职能,除了少量的企业外币存款外,我国对外支付的主体主要就是外汇储备,对外支付体系高度单一化。(3)汇率制度不同。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虽然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实际中因汇率基本钉住美元,波动幅度很小而被IMF在1999年列入管理浮动制下的实际钉住制。而日本实行浮动汇率制其汇率具有较大的弹性,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方式、频率、程度等与我国中央银行作为市场上唯一的”做市者”有相当差异对我国现有外汇储备规模的认识:目前,根据公认的衡量一国适度外汇储备的标准如外汇储备与全部债务比例、外汇储备支持进口时间、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的比例等,部分学者认为我国现有的外汇储备规模已远远超出了应付进出口变化冲击和偿还外债的需要,我国应通过适度减少外汇储备来增加国内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笔者认为,以上分析并不足以支持我国现有外汇储备规模偏大这一结论。首先,这一国际普遍运用的标准是建立在本国货币对外支付较少受到限制和较完善的外汇市场运行机制基础之上的,现阶段它不具备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准确评估。其次,这一结论的得出是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为基础的,它忽略了各经济主体对外汇需求,尤其是预防性和投机性的外汇需求的变动对外汇储备可能造成的冲击。在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各经济主体对外汇的货币需求实际处于严重不满足的失衡状态。实现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是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现有的外汇供求关系和外汇储备形成机制。我国现有外汇储备不仅要满足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还要足以避免由于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而造成的对于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的冲击。 
  三、如何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制度
  如上所述,我国外汇储备不仅要承担稳定国际收支的任务,而且也要满足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因此对其规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经济亟待发展而相对较长时期内资金短缺的我国来说,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成本也是我们必须加以考虑的。如何在不影响其基本职能发挥的前提下寻求适度降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是外汇储备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
  首先,加强我国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筹措资金的能力。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需要予以弥补时,政府面临三个层次的政策选择:一是一国可以动用外汇储备或向国际金融市场及国际金融机构借款以弥补外汇市场的供求缺口;二是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特定的财政、金融及贸易政策改变支出的总水平和支出在外国产品和本国产品之间的比重。三是选择上述两种政策适当的组合。因此,一国筹措应急资金的能力越强,它所持有的国际储备量就可以较少。当前,充分利用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的诸多优势,拓展融资的范围、渠道和技术手段,全面提升我国国际融资能力,不失为减少对外汇储备依赖的一个重要思路。再者,改善微观经济基础,加快经济调整的速度。现代国际金融理论认为对于长期性国际收支赤字一定规模的经济调整是不可避免的,此时国际储备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可以减轻国内经济的需求,降低国内经济调整的成本。所以作为主要的储备资产国内经济调整速度的快慢和外汇储备变动就存在一定的替代性。因此,要达到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取持有外汇储备的最大收益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加快国内经济对国际经济变动的敏感度,全面提升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后,可加大人民币汇率弹性。国际储备的要求和汇率制度的弹性程度呈负相关系,汇率变动越富有弹性对经济的快速调整越有利。因此短期内适时加大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在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的范围同时增加人民币的对外可兑换性,应该成为我国减少对外汇储备依赖的重要政策手段。从中期看应适时改革人民币的汇率制度,为最终实现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创造良好的基础为此,可以考虑将现行的管理浮动制向可调整的钉住一揽子货币制转换。加强对市场心理预期的影响,增强对人民币的信心。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