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乌木权属纷争的反思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光福 时间:2014-06-25

  论文摘要 近日,四川彭州乌木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乌木权属的争论也是愈演愈烈,本文通过对该案的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对我国的法制事业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论文关键词 乌木 所有权 埋藏物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过去老百姓之间用蜂窝煤即可换到的乌木,由于消耗过度而导致身价倍增,于是便有了今日的四川彭州乌木权属之争的出现。2012年春节,四川彭州农民吴高亮在自家承包地中发现了据称价值超过1200万元的乌木,但7月3日,彭州市国有资产办公室正式宣布,乌木归国家所有,仅仅给予发现者7万元的奖励。
  当事人吴高亮对此处理结果表示不满。他认为,《物权法》第49条规定:“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属国家所有。”他认为,法律没有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动植物资源,就不属于国家所有。与此同时,彭州市政府给出的依据是《民法通则》第79条,即“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该案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

  一、乌木究竟如何定性

  乌木(阴沉木)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长达成千上万年炭化过程形成乌木,故又称“碳化木”。历代都把乌木用作辟邪之物,制作的工艺品、佛像、护身符挂件。古人云:“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从这一对乌木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乌木是一种自然形成、正在向植物化石转化的介于矿产资源和化石的中间产物。它包含了丰富的古生物信息,是经过成千上万年的自然力量形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乌木通常被用来加工成工艺品以供人们欣赏之用,它既不具备矿产资源的工业价值,同时也不具备化石的科考价值。

  二、何谓埋藏物

  我国现有法律中并没有给埋藏物下一个确切具体的定义,依据一般人通常的理解,埋藏物是指埋藏于地下的所有人不明的动产。按照其字面含义,“埋”和“藏”似乎必然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只有人才可以完成的行为。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埋藏物本来属于有主物,只不过在其被发现的时候所有人处于不明的状态罢了。
  四川彭州乌木案中当地政府给出的法律依据便认定乌木乃属于埋藏物,彭州市财政局分管国资办的副局长陈彬表示,乌木属于地下埋藏物,且藏之时已距今成千上万年,无法查清系由人为或是地质变异所致,故其应为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接收单位应当对上缴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扬或物质奖励”,吴高亮发现的乌木应为国家所有。
  对此,我国法学界的知名学者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柳经纬表示,此事件中乌木应该归发现者所有。他提出,“只有符合法律中列举的情况时,财产才属于国家。列举情况之外的,国家不对其拥有所有权”。他认为,由于乌木的所有权在现行法律中并无明确规定,因此适用于民法原理的“先占原则”,即无主之物,谁发现就归谁。中国著名民法学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物权法核心起草人梁慧星教授称,埋藏物、隐藏物的前提必须是人为埋藏、隐藏;但《物权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孳”是繁殖的意思。该乌木既不属于化石、矿产,也不属于文物,法院判决时可类推为天然孳息。另外,村民在河道中发现乌木,河道属于国家所有,乌木就应由河道所有权人国家取得。同时“先占制度”未写进我国物权法,且“先占”的前提必须是“无主物”。而该事件中,“乌木有主”。同时,梁慧星也认为,目前政府给与的7万元奖励有些“过低”。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王利明教授认为,乌木的归属应主要看其被发现的土地是归谁所有,如果在集体土地上发现的,既不属于国家专有的矿产资源,又不属于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则应属于土地的所有人即村集体所有。但对发现人应当给予特别的奖励。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