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为何引起世界争论?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8-21
西方存在三种观点
海内外,人们对“中国模式”都存在着高度政治化的认知错觉和幻觉。在西方,围绕着“中国模式”,人们可以看到三种不同但又互相关联的观点。
第一种是人们所说的“捧杀派”,就是对“中国模式”大加赞扬,一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模式”不久就要取代西方模式古在“捧杀派”内,人们“捧杀”中国的出发点不同。很多商界的人一直看好“中国模式”,因为他们本身的利益和中国相关。也有一些人的确希望中国能够发展出一个和西方不同的模式。这些人往往对西方模式已经失去了信心,而中国这些年来的高速发展,给了这些人一个希望。
与“捧杀派”相对的是“‘中国模式’威胁派”。 “威胁派”不仅看到了“中国模式”的存在,更看到了“中国模式”对西方的长远影响。这些人看到中国经过数十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但同时发现中国的发展并没有根据西方的逻辑,也没有朝着西方人所希望的方向。相反,中国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而这个模式已经颇具竞争力。 “威胁派”中的一些人,更是把“中国模式”提高到价值论的高度,认为“中国模式”所表达的就是一种和西方不同的价值,不仅对西方价值构成竞争,且说不定会取代西方价值。
和“捧杀派”与“威胁派”不同,西方很多人并不承认“中国模式”的存在,我们可以称他们持有“‘中国模式’不定论”。这些人大多看到中国发展所包含的种种问题和制约因素,不认为中国已经形成一种可以称之为“模式”的东西,也不相信中国的发展模式可以持续。也有一些人是在意识形态上敌视中国,他们希望中国解体和崩溃。在这些人看来,中国根本不配产生一个模式。
讨论被高度政治化
理性而言, “中国模式”是客观存在的。就像是盖房子,房子盖好了肯定有个模式。问题在于如何看待和评价这所房子?这里既可以用比较科学和客观的方法来研究有关这所房子的诸多问题:这所房子是怎样的?如何盖成的?为什么会盖成这样而不是那样?这所房子是否根基牢固?如何改进?等等。但也可以用“审美”的角度来看待这所房子。如果是后者,那么政治化和道德化等倾向性就变得不可避免。很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待“中国模式”问题大多是从“审美”的角度进行的。对客观存在的“中国模式”没有什么认识,对其“审美”的评论倒是不计其数。
有些人不承认或者贬低“中国模式”,是因为他们把模式看作一个非常理想的东西。这也不符合历史观。在社会领域,任何一个模式都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根本就不存在一个百分之百的理想模式。任何模式都具有历史性。
上一篇:一个国家,两种司法
下一篇:堵住地震预报的制度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