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情境下的我国高校学科交流合作的路径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蔡英辉 时间:2014-08-21
  【摘要】学科是大学课程的核心,是左右高校学术命运的指挥棒,决定着我国高校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生存发展。学科制度的运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科专业之间的隔阂和封闭、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使学科合作不能完全按照教育规律和学术精神处置、学科评价制度和学科奖惩制度不科学等是高校学科缺乏交流合作的原因。治理情境下协调学科交流合作的路径是:发展交叉学科!综合性学科和边缘性学科,建设合理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构建学习型院校以及重视学科之间的横向交流合作。 
  【关键词】学科合作;斯诺鸿沟;治理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在既定的时间内靠个人单一的学科知识、单一的思维方式已经无法解决,以分科课程为单一模式的学校课程结构已经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现在有些高校已经开始按照一级学科层面招生,到了大三才开始按照二级学科层面划分具体的专业,这是一种淡化专业的良好趋势,我们应予以提倡。大学中每个学院自身不可能拥有足够的教师承担每一学科的教学,各学院在某些学科领域必须开展合作交流。学科合作交流能够使研究者自觉地调整和更新知识结构,不至于终生囿于一个专业的狭隘视角上,有利于多视角、多维度地考察研究课题,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成功实现,有利于集体智慧的互相激发,创造出新的学术成果。 
  二、高校学科缺乏交流合作的原因探析 
  1.制度层面:学科制度的运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科专业之间的隔阂和封闭 
  为了满足学科共同体内部沟通和理解的需要,不同学科内部逐步建立了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学科规范,分享不同的理论、方法论、技术问题和思维范式,不存在超历史、超文化、超传统的一种共同语言,使各学科之间泾渭分明、自成体系,形成了学科之间的相对封闭甚至冲突,不利于学科之间的交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科的知识创新活力。每个学科跨入其他学科领域时,都可能引起混杂,相互间的融合有时只能产生在纯粹思辨的维度,就像产生在哲学家的维度,这使得学科合作交流难上加难。英国学者斯诺(C.P.Snow)在剑桥大学曾发表了题为《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的演讲,呼吁要消除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鸿沟,实现两者的沟通与融合,被称为“斯诺鸿沟”。斯诺关于两种文化的提出,就反映出了当时英国知识界文理两大领域之间的分裂。有研究者分析:人文社会科学的合作研究明显低于自然社会科学的合作研究。原因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论文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产品,受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学科规范等方面的影响,合作的难度较大,个人在较短的时间内也能完成。[2]总之,无论是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还是同一学科领域内部,学科专业的严格划分,容易导致本来已经严重的学科壁垒更加被强化。目前我国高校仍然是以学科门类作为申报国家各种课题、基金项目的依据,致使许多跨学科研究课题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被剥夺,从而导致新兴、交叉、边缘学科的产生几率大大降低。 
  2.管理层面: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通常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学科合作不能完全按照教育规律和学术精神处置 
  高等学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存在的冲突由来已久。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强调在处理学术事务时要依据学术标准,排斥外在强加的非学术标准;而行政权力在处理大学事务时强调按照事先制定的规则或制度办事,这两种权力之间的矛盾很难协调。高校中的行政机构主管决策,却不甚了解一线情况,往往外行指挥内行,服务意识不强,人文关怀不够。学术组织与行政组织不是处于平等地位的权力主体,两者不是处于同一语境的对话,行政组织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导致学术组织的话语权在慢慢地缺失。随着学科和专业领域的日趋专业化,学术组织的结构变得松散,与之密切相关的学术权力也变得松散,弥散在学术组织的各个角落。[3]知识的创新需要一个相对宽松自由、民主协商的人文环境,而具有强制特征的行政权力恰恰扼杀了学术权力健康发展所必需的成长环境,从而形成两种权力之间的冲突甚至对立。在当代学术权力弱化,行政权力日趋强化的背景下,学术自由仅仅靠单个教授的力量是难以与庞大的官僚机构相抗衡的,只有建立学术组织才有可能扞卫高校教师的学术自由。 
  3.评价层面:学科评价制度和学科奖惩制度不科学、不健全 
  很多高校职称评定往往把人限于一个学科或专业,比如,被认为搞教育学的若写了政治学的论文,则职称评定时往往不被承认,跨学科的研究成果可能因为不知划为什么学科而不被承认,至于理科人员去做文科课题则更被认为“不务正业”,这就使学科研究者难以自觉地实现学科转型。与学科评价紧密挂钩的奖惩制度也不承认教师跨学科研究的学术成果,遏制了教师进行跨学科交流合作研究的积极性。教师囿于自己狭隘的专业知识领域思维范式保守,只能凭空想象出一篇篇脱离实践的“专业论文”。科研经费的划拨问题也不利于跨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高校的绩效评价应该重视民主开放的、自主性的、有创造力的学科合作团队的创建。团队内教师之间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知识结构产生交流与碰撞,能够激发出教师的创造力,使团队合作的效率大大高于个人“单干”的效率。 
  三、治理情境下高校学科协调交流的路径及前景 
  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目标支持的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对话等民主方式使参与者形成一个自主合作的网络。在治理的情境下考察高校学科交流合作的路径,可以为高校学科建设和有序发展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