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的思考
论文摘要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由于受到政策体制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影响,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已呈现失衡的态势,这将严重制约我国农村发展,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长远发展,采取多种措施和途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论文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内涵 途径 战略
目前,我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较大,广大农村地区依然发展滞后。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确保到二零二零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建成全面的、高水平的、发展均衡的小康社会就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从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一、城乡发展失衡及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
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然而,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当今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都证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必然要求。建国初期,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为了巩固新生政权,我国效仿苏联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农业服务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国家偏向政策,从而城乡二元体制和以工业化为特征的城市经济与以传统农业为特征的农村经济并存、对立。另外,国家为积累工业化所需的资本,长期维持了能源原材料产品和农产品的低价格,使农村发展受到抑制。
这种城乡二元结构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对于我国现代工业基础的建立,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城市化进程,带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实现我国工业化初期的资本积累,快速建立完整独立的民族工业体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由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城乡发展严重失衡所暴露出来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城乡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体现在社会进步、公共福利、劳动就业等许多方面,即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农村居民占有的社会资源较少,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广大农村地区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农民收入较少,由此导致农村居民社会地位和各方面权益的不平等的国民待遇。
在我国经济具有相当基础之后,国家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是破除制约我国经济发展障碍的必要举措。统筹城乡发展可以解决发展进程中实际存在的城乡关系不协调问题,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来考虑,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推动整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作用。
二、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内涵
在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里,五个“统筹”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提出来。5个“统筹”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五大“统筹”战略中,统筹城乡发展居于首位,因为统筹城乡协调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前途的重大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质上就是党和国家在谋划城乡关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时,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问题放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通盘考虑,紧紧把握城乡一元发展观,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及其相应的制度和政策安排,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联系综合起来考虑,统筹安排,统筹解决,具体做法是构建城市和农村相互兼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平台,建立包括广大农村地区在内的高水平、更全面、更均衡的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和理念是要实现真正的城乡机会平等,消除制度歧视成本,增加农民受益。当然,实现机会平等并不等于不顾现实的强制实现城乡各项制度和政策的统一,而是要根据我国国情和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着力解决发展进程中实际存在的城乡关系不协调的问题,促进传统二元结构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和谐平等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1)消除城乡一体化的体制障碍,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确保城市公民与农村公民政治权利、社会体位的平等。(2)实现城乡经济效益的协同,统筹城乡产业政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可以利用产业政策的诱导作用,让城市工业和农村工业根据自身资源要素禀赋等条件,着重发展自己具有比较优势和可以互补的产业,并且实行城乡统一的金融政策,保证村镇企业资金供给充足。(3)实现城乡空间整合,调整与优化我国城乡空间结构,合理利用城乡空间,发挥各自优势,互补互动、分工协作。(4)统筹城乡生态文明发展,建立城乡统一的生态环境系统,促进乡村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