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二、保障机制还不完善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这就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的保障机制问题。完善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领导机制、经费保障机制与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但在现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这些相关方面的保障机制是不完善的。
从组织领导机制上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还没有具体的组织领导机制。比如,一些高校还未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真正纳入教学计划,未规定实践教学在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占的学时数,缺乏对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标准与对学生的考核标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在实践教学的运行过程中,既需要有负责实践教学的学校领导与机构,也需要有学生所在不同系部负责实践教学的分层领导与机构,共同协调组织,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独立组织实践教学是非常困难的;实践教学的过程与环节还不规范,没有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生实训手册,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文件以及各实践教学环节方面的管理制度等等。正是由于许多高校尚未建立起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关的组织管理机制,缺乏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组织领导,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难以有效、规范、持续地开展下去。
从经费保障机制上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很少甚至是没有,缺乏良好的经费保障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项包括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在内的复杂的教学活动。要实现实践教学,它就必须与专业课程一样拥有与其自身的教育功能相匹配的经费作保障;所以,各个高校理应该按照学生总数和生均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经费的数额来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专项经费,以确保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考察以及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等各方面的费用支付。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际经费投入却严重不足。有资料显示,“54.2%的学校实践教学的经费为零,……,8.3%的学校需要临时申请,有8.3%的学校生均20元一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项经费得到了落实”。豎因此,经费的缺乏,就成为是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
从考核评价机制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教师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的考评机制,其二是对学生完成实践活动质量的考评机制。这两方面的考核评价机制,在很多高校中要么没有,要么考核评价标准单一化,即单纯地以是否在规定学时内开展实践教学为依据进行评价,而未能顾及到实践教学的组织过程、预期效果等其他方面。考核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影响到教师和学生这两大群体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
三、实践形式缺乏多样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广阔的空间,既可以发生在课内,也可以发生在课外;既可以发生在校内,也可以发生在校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网络时代到来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再仅仅依靠书本或教师的传授,这样,实践教学形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参与热情,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同时,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形式才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良好教学效果的最终实现。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还是比较传统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只注重于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形式。例如,有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在课堂内进行的,不注重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多样性,千篇一律,缺少特色,不仅学生对此不感兴趣,而且还不能够满足学生自身发的需要;有些高校开展实践教学仅仅采取组织假期学生社会调查的形式,至于其他形式要么是因为对实践教学理解认识上的问题,没有真正把握实践教学的内涵,把一种形式归结为实践教学的全部,要么是因为经费、时间等方面的原因不能有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往往导致学生认真参与的愿望降低,敷衍了事的心理增强,使得实践教学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这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面对和认真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其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富有创意,具有多样性的。它可以采取研究讨论、原著阅读、专题辩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可以采取课外学习小组、学习竞赛活动、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等方式,也可以采取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专业课实习、红色旅游、公益活动等方式,这些活动方式能够较好地调动起学生对此类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过程之中,从而大大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四、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要的教学环节,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并落实到每个学生,具有广泛的参与性。但是,由于班级大人数多、实践教学场所的有限性、实践教学基地的不稳定性等诸多因素,大多数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存在以点代面的现象。比如,将暑期的社会实践小分队活动搞得轰轰烈烈,面向全体学生的个体实践活动则缺乏具体有效的指导与相应措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的社会调查或参观考察等活动一般也只能由各班派代表参加,而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参与的机会,所以大部分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去。这种以点代面的做法,违背了基本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规律,既不利于实践教学基本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使得实践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