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村官”职务犯罪原因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刚 时间:2014-08-22

  三、“村官”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一)完善教育机制,强化基层干部的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政治教育。针对部分基层干部理想信念的动摇,宗旨意识的淡化,因此要不断加强政治教育,强化党性教育,提高政治修养,从源头上和根本上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现象的发生;二是加强权力观、利益观的教育。针对部分基层干部当选动机不纯,要加强权力观、利益观的教育,杜绝拜金主义的不良风气,强化个人素质和道德意识,明确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理性认识,树立廉洁自律意识,自觉抵制腐败;三是加强法制教育。针对部分基层干部法制观念淡薄,要强化法律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使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自觉遵纪守法。
  (二)完善基层“村干部”的民主选拔任用机制
  一是严把选举关。严格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村干部选举,确保程序公正、实体公正,使选民能够按照自己的真实意志选举出自己信得过的干部;二是严格考查、考核制度。对任期内的基层干部要加强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考查、考核,对于那些不胜任工作岗位,村民不信任、反响强烈的村干部要及时依法撤换;三是注重基层干部队伍的梯次培养。当前农村干部普遍呈老龄化、低水平化倾向,所以要以发展的眼光,注重基层青年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提高知识结构,提升整体素养,使更多德才兼备的年轻人走上基层干部的岗位。
  (三)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促进村务公开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强化法律宣传,向村民不断灌输民主意识,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监督,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激发村民监督村干部的积极性;二是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将村务公开作为考核村干部的重要指标,一方面促使村干部对“村务公开”不得不为,另一方面由于激励机制刺激,也促进村干部“公开村务”的积极性;三是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在村务公开后,村民如果对村务有疑问或者有意见的,通过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反映给村委会或上级有关部门,使得村干部各上级有关部门及时了解民情、民意,及时处置村民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消除与村民隔阂,有利于农村的稳定发展。
  (四)完善财务制度,健全财务管理监督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用制度管好钱、管好人,使村干部的行为受到财务制度的制约,在制度范围内规范行使权力,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监督制约作用;二是建立过错责任追究制。对于不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及财会制度,存在财务帐目混乱、白条入账等现象,不论是村干部故意或过失都应明确责任,进行追究,给予行政、纪律处分,直至法律制裁;三是建立定期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要加强对基层干部在任和离任时的财务审计,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起到防微杜渐作用,谨防基层干部的经济问题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起到及时监督的作用。
  (五)完善监督制约制度的贯彻落实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村民的监督主体作用,使村民发扬主人翁精神,自觉监督基层干部正确行使权力;二是充分发挥上级管理部门的监督制约作用,针对基层组织实际工作状况,真正做到经常检查、经常督促、经常监督,使革层干部的行为沿着法制轨道正确行使;三是充分发挥纪检、检察机关的监督作用,对于涉及基层干部的违法违纪问题,要及时查处、及时督促整改,并负责监督实施。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