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加强全体公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论文摘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全体公民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任务。要加强全体公民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就要做到: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坚持一个“核心”和一个“着力点”;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论文关键词 全体公民 社会公德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制定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勾画了“十二五”发展新蓝图,绘就了我国文明发展新画卷,也彰显了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再次呼唤我们加强全体公民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用高尚的美德构建温馨和谐的幸福家园。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现在,我们所追求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仅是社会对公平正义秩序的制度期待,而且还有人们对美好安宁生活理想的伦理期待。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道义关切和共享和谐的社会。它要求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具有良好的个体美德和精神心理,以确保社会的正义秩序能够长期稳定,并从良好的社会秩序中分享和谐与安宁。
一、加强全体公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个没有社会公德的民族是个危险的民族,而一个拥有社会公德的民族肯定是个充满希望的民族。”我们国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称“礼仪之邦”。我们的祖先,曾以自己创造的物质文明影响和推动着人类的历史进程,也曾经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和推动着进步人类精神世界的建设。现在,我们行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更需要道德力量的支撑。因为,一个有道德感、有爱心的社会才能让人有幸福感,才能让其社会成员安居乐业。一个道德虚无、人心冷漠的社会必然是没有前途的社会。即使其经济发展再快,人们在这样的社会里也不会感到幸福。社会的进步,需要道德的力量;人心的凝聚,需要道德的力量;建设和谐社会,更需要道德的力量。
2011年10月13日发生在广东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里的小悦悦事件震慑了世人。两岁小女孩悦悦(化名)在路上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和碾轧。而之后将近7分钟时间,还有呼吸的悦悦一直孤零零地躺在路边,18个路人先后经过,但都当没看见,而其间悦悦又被一辆货车碾轧过去。最终悦悦被第19名路人抱到路边,随后被送往医院急救。这名路人是一名捡荒的阿婆。
遗憾的是,小悦悦因抢救无效,一颗花蕊还没有来得及绽放就凋零了,凋零的不仅仅是一个生命,更是潜藏着让人胆战心惊的道德的堕落。温家宝总理殷切希望商人的血管里能流淌道德血液,但是这个呼唤,又何止对于商人这个群体?小悦悦事件的发生,18名路人近乎一致的冷漠,让我们再也不能回避这种道德滑坡给我们这个社会带来的伤痛。整个社会发出了呼唤:一起告别冷漠。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呼吁,要认真反思出现悲剧的根源,要用“良知的尖刀”来解剖我们身上的丑陋,要忍着揭开疮疤刮骨疗伤的疼痛,唤起全社会的警醒和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造一种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
美的社会环境既是人类追求美创造美的结果,又反过来影响美的个性和行为。如优秀的书籍诱使人如醉如痴地阅读,优美如画的风景诱使人心旷神怡地欣赏游览,拥有良好道德风尚的环境使好人变得更好,坏人不敢变坏。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里,就会感到祥和,温馨,安全、幸福,当然,这种氛围只能有周围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们群体来提供;反之,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道德失范的社会里,周围的人是一批自私自利,尔虞我诈,心中阴风呼号,在别人有难时感情淡漠,袖手旁观,甚至趁火打劫的人,我们将感到恐惧不安,时时处处提心吊胆。这将造成一个令人焦虑的环境。历史早已证明,当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群体道德水平呈现出整体提升态势的时候,实际上就预示了这个国家和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振兴的黄金时期的到来;相反,当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出现滑坡、堕落态势的时候,实际上就拉响了这个国家和社会的警报。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切实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社会要成为道德的社会、生活要成为道德的生活、个人要成为道德的个人,永远需要他律来实现,这个他律,就是道德他律,要求社会必须进行道德治理。因为,道德可以因为个人、团体的自律而实现,但道德的自律需要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个人、团体要有道德的自觉,而个人和团体的道德自觉,需要社会治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全体公民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二、加强全体公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途径
第一,加强全体公民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做到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这就要求做到“一个牢固树立”和“一个大力提倡”,即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优良传统美德。列宁曾经说过,要利用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大厦。毛泽东同志则明确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仁爱、诚实、守信、慷慨、宽容等道德信仰,具有“精忠报国”、“舍己为国”的高尚精神,把“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价值坐标,倡导“责己严,待人宽”的道德原则,“仁爱孝悌”、“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思想精粹,“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则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精华。
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全体公民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必须吸取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成果,把公民道德教育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具体做到:传统美德教育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相结合,传统美德教育与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教育相结合,传统美德教育与尊老爱幼、扬善惩恶教育相结合,传统美德教育与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教育相结合,传统美德教育与艰苦创业、立志成材教育相结合。使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的反映时代特色,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