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加强全体公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宋素琴 时间:2014-08-22

  第二,加强全体公民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做到坚持一个“核心”和一个“着力点”。一个“核心”是指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一个“着力点”则是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要在全体公民中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德、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有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联社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为人民服务规定着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集体主义原则的利益和根本要求是为人民服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规范,作为社会主义基本要求,从根本上体现着对人民的热爱,渗透着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精神,因而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体现。因此,我们必须做到把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与遵循和实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具体行为准则相结合,把道德教育融于道德实践中去,加强道德教育,优化价值取向。
  任何道德行为的发生都是道德信念控制和道德选择的结果。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就是对人们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理想人格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教育。使人们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则,按其道德原则行事,并使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道德品质,确立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取向,增强道德义务感和道德责任心,引导人们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形成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第三,加强全体公民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做到自律与他律的统一。这也就是做到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把公民道德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逐步完善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把个人自律与社会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法治重在权威,道德重在义务。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约束社会成员的外部行为。德治则注重以说服力和劝导力从内心来调节、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高尚精神的塑造,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树立,既要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自律作用,又要发挥法制的他律作用。
  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三大支柱,教育和引导公民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严于律己,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同时,又依靠法律制度、政策措施、行政手段、乡规民约、公众舆论和社会监督,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在全社会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风气,做到德法并举、标本兼治,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用高尚的美德构建温馨和谐的幸福家园。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