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会调查员制度的构建与试点
三、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实现调查帮教社会化
我院依托社会调查员,推进了多项未成年人犯罪审查制度。一是建立完善了回访帮教制度。引入社会调查员,不仅对犯罪前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聘任社会调查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富有社区工作经验的人员被吸收进来,从事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工作。对刑事案件中因情节轻微作出不批捕、不起诉决定、被判处拘役、管制的未成年人和被判缓刑的未成年罪犯进行考察。刑法修正案八和新刑诉法颁行后,我们积极与司法行政部门结合,展开社区矫正工作。按照“一人一档案”,建立帮教档案,将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家属联系方式、涉嫌犯罪事实、处理情况等资料详细登记在册,设立回访、教育期限,并适时组织未成年人及其家人参加庭审旁听,集家庭、社会、学校等社会力量,对失足未成年人予以辅导和矫正,并及时记录回访教育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效果。同时我们与相关单位建立了联系会制度,对未成年人犯罪档案进行封存,对除特殊情况下的档案查询外,其余均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查询未成年人犯罪档案。二是开展了附条件不起诉试点。我院探索构建了暂缓起诉制度,对行为已构成犯罪但情节较轻的未成年人,或初犯、偶犯以及被胁迫、诱骗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有帮教的条件下,暂不将其移送法院提起公诉,而是规定一定的考察期限,并根据考察结果决定是否提起公诉。新刑诉法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就是对暂缓起诉的完善。我们仍然依托社会调查员,对未成年人的行为进行品格认证,作为附条件不起诉的最重要依据。2012年3月,我院在办理一起六人寻衅滋事案中,决定对其中的王某等四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暂缓起诉,并由社会调查员对其进行为期9个月的考察,并确定了不起诉的条件。我们将在考察期满后,对社会调查员提交考察报告进行听证,如果符合不起诉条件,将经检委会审查决定对该四名犯罪嫌疑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同时设定条件,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社会调查员的监督和考核,同时社区公安机关也将对其进行监督,直至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结束。
四、化解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实现惩防结合一体化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大多数案由是故意伤害和寻衅滋事,司法实践中,此类案件被告人能否赔偿受害人损失是量刑的重要依据,未成年人有没有经济来源,赔偿问题较难解决,实践中,我们赋予了社会调查员具有调解的权利,作为民间调处组织,参与到刑事案件中来,在社会调查的同时帮助做好调解工作,弥补了检察机关无权参与调解的漏洞。2010年我们办理了一起未成年人故意伤害一案,因邻里纠纷犯罪嫌疑人的母亲,被邻居打伤,嫌疑人纠合了自己要好的同学四人,将邻居打致轻伤,五人全是在校学生,我们启动了社会调查员,聘请该校老师一名,同时聘用本乡镇司法调解员作为社会调查员。两名社会调查员在调查的时候同时积极调解邻里矛盾,最终出具调查报告:五名学生无劣迹、学习成绩较好,家庭教育以及生长环境都没有不利的因素,属于出于义气激情犯罪,并且邻居之间达成调解协议,双方互相谅解,建议不作为犯罪处理。我们认真研究了调查报告,最终做出了建议公安机关撤案,同时检察建议:建议学校加强对住校学生的管理。在通过此案的处理,为我们最大限度利用社会调查员来化解社会矛盾积累了经验。
社会调查员制度是在法律范围之内的一种制度创新,我院依托社会调查员队伍,全面推进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批捕、起诉、预防、帮教一体化,着力建立一体化办案机制。对提请逮捕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要严格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对不起诉案件要进行全面说理,并以书面形式通报公安机关、受害人、被不起诉人及其监护人;将办案工作向后延伸,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辐射力,建立帮教回访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挽救和帮教。我院在办理某中学学生王某盗窃一案时,了解到王某一贯表现良好,只因看到有些同学使用手机,自己觉得好奇,趁老师办公室无人之际,顺手将老师放在桌子上的一部价值1130元的手机偷走。王某盗窃数额虽已达到构罪标准,但情节轻微,系未成年人、初犯,可以不作为犯罪处理,决定对其不起诉。我院向王某所在学校说明了情况,建议学校将对王某开除处理变为留校察看,并与其班主任老师订立了监督、帮教计划,共同对王某实行思想上、经济上的帮助,王某对此非常感激,学习更加勤奋,一年后,在全市综合竞赛中一举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现已被某重点大学录取。
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由承办人进行相关调查,调查的事项、范围和程序等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调查的公正性容易受到质疑。社会调查员相对独立于各方当事人,由其出具的调查报告较全面地反映了未成年人的成长历程、道德品质、个性特点、智力结构、身心状况、家庭社会关系等情况,更容易为嫌疑人方和被害人方所接受。如苗某强奸一案,初步审查认为:苗某在与受害人恋爱过程中发生性关系,并未采取暴力威胁等手段,双方是自愿。但因为明知受害人不满十四周岁,而发生性关系,构成强奸罪。我们及时委托社会调查组织对其进行社会调查。两名社会调查员走访了苗某的家庭、学校、邻居和村委等,对期的家庭社会关系、成长历程等进行了调查,并根据案情走访受害人家庭,认为苗某的家庭教育并不缺失、主要是无法治观念、自我约束能力弱,是其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并积极调处两家的矛盾,最终受害人及其监护人对苗某予以谅解,不愿意追究其责任。因此建议对其从轻处罚。经审查,我院依法对苗某做出不起诉决定,并对当事人和公安机关说明理由。这起案件以不起诉结案,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给苗某重新回归社会创造了条件,增强了我们的执法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