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与执行中的诚信问题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孙译军 时间:2014-08-22

  论文摘要 本文以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内涵及其重要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其制定和执行中存在的失信于民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加强政府制定和执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 行政规范性文件 制定 执行 诚信
 
  行政法规、规章以外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在我国行政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国家行政机关中有权发布行政法规、规章的只占少数,而有权发布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则涵盖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的多数工作部门,行政机关的大量行政行为是直接根据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做出的。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虽然不属于行政法律规范的范畴,但更接近于行政立法,对依法行政有着重大影响。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是否合法合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能够严格执行,都会影响到管理相对人对政府诚信度的认知。由于目前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执行的相关规制还有所欠缺,所以其制定和执行中的失信问题,影响着诚信政府的建设,需进一步加以规范。

  一、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内涵及制定与执行中讲诚信的重要性

  对于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确切定义尚未形成一致的定论,但其基本内涵如下:
  (一)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内涵
  行政规范性文件通常是指行政机关制定的除了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之外的对不特定人和事加以规范,并涉及或影响相关主体权利和义务的非法律文件。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属于抽象行政行为,它往往直接或间接规定管理相对人具体怎样为哪些行为的,是对法律规定的具体化或对尚无法律规定领域的一种补充性规定。
  行政规范性文件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红头文件”或者“政策”。它和法律一同指导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工作,是其为行政相对人提供服务的依据。
  (二)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与执行中讲诚信的重要性
  据一项诚信调查显示,公众认为“目前最需要提高哪方面的诚信”中,“政务诚信”占到59.9%,公众对于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诚信度评价如此之低,说明我们的政府在日常行政中有太多的失信行为。“人无信则不立,国无信则衰。”政府失信于民,包括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与执行中有失信行为,将会产生负面效应,影响法律和政策的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确立了信赖保护原则,并对因行政许可的变更和撤销而使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规定了事后的补偿和赔偿制度,这是对政务失信于民的弥补措施的一次重大突破。但对于行政机关在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或执行中的失信行为,还是缺乏完善的制约机制,并在现实中存在大量问题,导致公众对法律和政策产生怀疑,认为有些法律和政策遵守与否无所谓、或者认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此,政府要公众遵守法律和政策,自己首先要带头做到言出必行,行必果。

  二、政府在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与执行中的失信问题

  政府在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失信,既包括制定或修改时对法律精神的不遵守或者前后矛盾,也包括贯彻时对自己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不遵行。
  (一)政府在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中的失信问题
  由于行政规范性文件在制定过程中欠缺较为民主的产生和制约机制,使得地方政府在制定这些政策时考虑不够周详,有时仅为了强调某方面的政策目的,而忽略了其他问题;有时朝令夕改、出尔反尔、变化较快,修改较为随意。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筹集和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的,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属于业主共有。经业主共同决定,可以用于电梯、水箱等共有部分的维修。维修资金的筹集、使用情况应当公布。”在该法出台之前,建设部、财政部颁发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凡商品住房和公用住房出售后都应当建立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维修基金的使用执行《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规定》,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大修、更新、改造。”根据以上规定,维修基金用于物业保修期满后共用部位、共用设备设施的大修和更新、改造,而且其动用要经两个“三分之二”同意。
  因为该问题涉及每个业主的切身利益,所以各地方政府对此一般都制定有实施细则。但究竟什么情况属于要“大修、更新、改造”的范围,还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往往仅由工作人员按其理解来解释。如,有的解释为“顶层如果只是几家漏雨不属于大修范围,要自己想办法维修;如果顶层全都漏雨了,才可以大修。”同时,实施细则一般还对维修资金的使用规定了具体的实施程序,但大多缺乏可操作性。主要是房屋公共部位维修资金的启动程序较为繁琐,两个“三分之二”的条件大多难以达到。如,有的高层住宅楼电梯坏了,其住户因受益程度不同而意见不一,尤其是在没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居住相对封闭、人员流动性较大,征求意见较困难。为此,许多业主只好自己出钱维修,大量房屋维修资金长期闲置。如,长沙市从2003年起正式开始归集物业维修资金,至2011年,该市归集的68亿维修金沉睡,维修资金提取额只有1000多万元。一方面是急需动用维修资金解决房屋渗漏、电梯维修的业主;另一方面是等待业主走合法途径来申请使用的维修资金。交时容易用时难,有的地方政府在尚未找到维修资金增值办法的情况下,考虑维修资金的有限性和物价上涨等因素,以及像电梯更换时再向业主筹资困难等现状,对房屋维修资金加以限制使用,这种惜用往往就体现在了其政策的制定与解释上。行政规范性文件是对法律的具体贯彻落实,如果落实不了,说明该文件的制定存在问题。既然《物权法》明确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对于共有部分所提交的维修资金就应当用于共有部分的维修。而且物业维修资金属于全体业主所有,是业主为维护社区各项设施而提前预付的资金,政府只是代管这笔资金。但这笔资金用时限制却如此之多、程序如此复杂,躺在职能部门的账户上,没能发挥出应有作用,不能不让群众对维修资金的收取与使用产生质疑,对政府的诚信产生质疑。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