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劳动法调整重点的转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桂枝 时间:2014-08-22

  (二)内容不具可行性
  集体合同签订的内容必须有针对性,切实可行性,这样它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可是,一些企业签订的集体合同的内容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有些是直接照搬国家的政策法规,有些是依照其他单位的集体合同文本依葫芦画瓢,甚至有些是天马行空的胡乱瞎编,完全不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这样就导致很多集体合同不具有本企业的特色;内容大而全,大而空;合同的具体内容约定的不具体,不明确;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甚至有些内容完全不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这样使得集体合同缺乏贯彻执行的基础和依据。
  (三)法律机制不完善
  在我国,没有专门的法律对集体合同内容等要素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现行的《劳动法》和《工会法》只是对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有些相关的规定。而对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的内容、程序和争议等作出具体规定的是原劳动部于1994年12月颁布的《集体合同规定》,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0年11月颁布的《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可是他们由于本身的局限,不能发挥很好的
  约束和惩罚作用,导致集体合同得不到有效的履行。
  (四)监督体制不完善
  现在很多企业纯粹为了应付上级或者随着形势而象征性的签订合同,对它的实际履行情况却置之不问,且没有其他的机制对他进行监督。同时很多上级部门也没有履行好监督职能。只要达到一定的签订率,就会觉得任务完成了,至于完成的质量,就在所不问了。所以,正是因为目前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导致集体合同成为走走过场,形同虚设的摆设,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更加无从谈起。

  三、强化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设想

  正如前文提出的强化集体劳动关系法律的调整,最有效手段是提高集体合同的履约率。只有使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群众从思想上意识到,集体合同制度是促进企业发展,增进双方合作的必然选择;是保护劳动者切身利益,调节目前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才能在根本上保证集体合同的履行率的提高。同时,在各项经营管理制度之中纳入集体合同的履行,将他成为企业建立现在企业制度的必要条件之一。此外还需要大力的宣传和教育,让劳动关系双方主体树立法律意识和合同意识,这样才能将集体合同的履行内化成双方自觉的行动。
  (一)奠定集体合同履行的基础,要搞好平等协商,提高合同的质量
  首先,要从集体合同的内容方面进行着手。这就需要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根据他们劳动性质,岗位的要求,工种特殊性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集体合同,达成共识。当然这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的基础之上。其次,集体合同的签订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一味的向劳动者倾斜。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承受能力就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最后,集体合同的内容可以重点强调涉及到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重点对待,不苛求凡事都面面俱到,这样集体合同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二)加快集体合同的立法,使集体合同有法可依
  目前,我国正在践行“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大力提倡依法治国,。集体合同要想得到预期的效果更需要有法律的保障。一方面,为加快集体和立法步伐,我们需要认真总结之前推行集体合同制度的实践经验,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另一方面,为推动《集体合同法》的尽快出台,这就需要工会和劳动部门的共同努力。只有从法律的层面详细的规定集体合同的方方面面,让它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才能为推行集体合同制度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
  (三)督促集体合同的履行,需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检查体系
  要确保集体合同的有效履行重要策略之一是建立相关的监督检查制度。比如,企业内部可以建立专门的监督检查部门,在集体合同生效后,负责对集体合同的履行状况进行有效的检查。同时,还要加强职工代表大会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当集体合同制度与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管理形式结合起来时,企业就需经常要将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向职工代表大会汇报,从而有力于职工群众的监督检查。此外,像工会组织,各级人大,政协,劳动部门等需要认真履行他们的监督职能,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执法检查,看是否存在不依法签订集体合同的情况,是否存在集体合同的签订流于形式的问题等等。相信通过以上的措施,我们一定可以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检查体系,提高我们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

  四、结语

  集体劳动关系是在中国的劳动关系结构形态发生转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尤其是买方市场表现出强资本弱劳工的特征,使得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维护难以通过个体维权来完全实现,所以协调集体劳动关系具有紧迫性和重要的意义。而强化集体劳动关系法律的调整,最有效的手段是提高集体合同的履约率,这就需要我们分析集体合同履行难的原因,如认识不到位,然后提出相应的设想来强化集体劳动关系法律的调整。这样集体劳动关系将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并呈现才崭新的面貌。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