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竹書《周易》的兩個雙聲符字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孟蓬生 时间:2010-08-12

雙聲符字(或稱兩聲字)在古文字材料中是個常見的現象,近來已經有学者作過專門討論。1筆者最近重讀上博簡《周易》,覺得有兩個字似乎可以歸入雙聲字的範疇,下面略作考釋,供大家參考。

一.

《周易》第45簡:“井 ,亡咎。”濮茅佐先生注:“‘ ’,從鼠,膚聲,讀為‘扶’。《說文·手部》:‘扶,左也。’《方言》:‘護也。’《釋名》:‘扶,傅也,傅近之,將救護之也。’‘井 ’,得到了整修、保護。”2

今按:“井扶”一語,不見於典籍,殊難索解。疑“ ”字爲一雙聲字,鼠、膚皆聲,當讀為“抒(斜)”。《睡虎地秦墓竹簡》“鼠”字多用爲“給予”義,整理者以爲即“予”字之借。如《日書乙種》:“可取不可鼠(予)。”3膚字本從盧聲。《說文·肉部》:“臚,皮也。从肉,盧聲。膚,籀文臚。”而盧聲古音與予聲亦相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攄之無窮。”《集解》:“徐廣曰:攄,一作臚。”《方言》卷十三:“攎,張也。”《廣雅·釋詁》:“攄,舒也。”王念孫《疏證》:“攄舒聲相近。” 《說文·予部》:“舒,伸也。从舍,从予,予亦聲。”舍字本從得聲,余予古音相同,實際上也是一個雙聲字。《淮南子·脩務》:“攄書明指以示之。”注:“攄,抒也。”《後漢書》:“斯賈生之所以排於絳灌,屈子之所以攄其幽憤者也。”《舊唐書·王武俊傳》“上以攎祖宗之宿憤,下以致黎庶之阜康。” 《廣雅·釋詁》:“攎,引也。”《漢書》:“一抒愚意,退就農畝,死無所恨。” 師古曰:“抒謂引而泄之也。”以上“攄(攎)”字的意義可以概括爲兩種,一是“舒張、舒展”之義,“攄之無窮”、 “攄書”中“攄”取此義;二是“抒瀉”(引而泄之)之義,凡古書中言“攄憤”、“攄情”者皆取此義。但歸根結底,二者又是有聯系的。故在這兩個意義上,攄(攎)抒都可以通用。

”字的兩個構件均可看作聲符,且均與予声、余聲相通,則在本簡中可讀爲“抒”或“斜”(两字同词)。《說文·手部》:“抒,挹也。从手,予聲。”又《斗部》:“斜,抒也。从,余聲。”段注:“凡以物挹出之謂之斜。”简文意为:井淘治干净了,不会有凶咎。

二.

《周易》第五十四簡:“   …… 其居…… 其躬…… 其群。”濮茅佐先生注:“‘ ’,爰聲。下或作 ,可讀爲渙。”4

今按:“ ”字讀“渙”,毫無疑義,但其構形當分析爲廾, 聲。而“ ”字爲一雙聲符字,睿爰皆聲。睿聲字一般認爲在文部,而按之載籍,則常與元部之字發生關係。今本《周易》:“浚恒,貞凶,无攸利。” 上博竹書《周易》第二十八簡:“ 恒,貞凶,无攸利。”(174頁)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夐恒,貞凶,无攸利。5《說文·玉部》:“赤玉也。从玉,敻聲。”臣鉉等曰:“今與璿同。”《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楚子玉自爲瓊弁玉纓。”《說文·玉部》:“美玉也。从玉,睿聲。《春秋傳》曰:璿弁玉纓。”《說文·目部》:“夐,營求也。从 ,从人在穴上。《商書》曰:高宗夢得說,使百工夐求,得之傅巖。巖,穴也。” 又《廾部》:“奐,取奐也。一曰大也。从廾,夐省。”小徐本作“夐省聲”,段注從之,並說:“鉉本去聲字而爲之說,不知古音故也。”實際上奐夐上部所从爲同一構件,二者有可能皆从之得聲。《說文》將該構件分析爲 “从人在穴上”,並附會殷高宗得傅說之事爲說,實不足信。然則 (睿亦聲)之於渙,猶璿之於瓊, 之於夐也。

 

注釋

1如陳偉武:《双声符字综论》,《古文字研究》第一辑,第328339页,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黃麗娟:《戰國多聲字研究》,《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第174184頁,上海大學出版社,2004年。

2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第197198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3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第234頁,文物出版社,1990年。

4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第209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5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帛書〈六十四卦〉釋文》,《文物》,198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