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语言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8-12

1. 军事语言研究的对象 军事语言研究是以军事领域的语言现象即军事语言为研究对象,运用语言学的原理和知识探索、军事语言的特点和,为军事语言的形成、使用及规范化提供语言学依据。

环绕军事语言事实而进行的军事语言研究是随着战争实践和军队建设的需要,随着普通语言研究的,逐渐从普通语言研究中衍化出来的。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还处在草创阶段。它的研究对象看似很单纯,其实它的研究范围相当广,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军事斗争和军队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我军军事语言可以而且也应该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一些。

(1)军事术语的拟制、整理和规范化。汉语中的军事术语作为汉语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拟制、整理和规范化不仅直接影响军事工作本身,而且也影响汉语术语和词汇的发展。我军历来十分重视军事术语的统一和规范化,曾多次对它进行拟制和整理。1982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印发全军试行的《人民解放军军语》,共收入军语5227条,涉及作战、指挥、军制、训练、政工、后勤、情报、轻重武器、火箭导弹、核子武器、对抗、航天、测绘、气象、水文、军种兵种以及综合用语等各方面,使军语的规范化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是,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拟制新的军语、整理既有军语和规范军事语言的工作仍然是必须而繁重的。军事语言研究必须为研制、整理和规范军事语言提供语言学理论、原则和方法。

(2)军用文书制作的语言使用。军用文书是指办理军队公务的文书。主要有命令、通令、指示、通报、批复、请示、报告、公函、布告等。它具有很强的性、政策性、时效性,又有严格的机密性,起着法规、、交流、凭证等作用,是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工具。军用文书的制作要适应军事的特殊需要,因而表现出区别于一般文书的特点和规律,这些特点在语言使用方面的表现更为特出。随着军事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军队公务将日趋复杂,作为处理公务的书面形式的军用文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军事语言研究必须及时研究军用文书的变化特点和规律,以改善军用文书的制作及其语言使用,提高其作用效率。

(3)军事口语研究。军事口语在语音、词汇、句法以及风格上与一般社会口语有所不同,具有鲜明的高效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并在军队工作中广泛使用。它为保障作战、训练和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每一个军人都应该准确地掌握和熟练地运用有关口语。因此,军事口语研究是十分重要和有价值的。目前,虽然已经对有些军事口语如军人制式化口语、航空通讯口语等进行了一些探讨,但是无论从深度和广度来看,都还是浅尝辄止的。比如对步兵作战的口头传令语言和口令使用的研究,等等,迫切需要在军事语言理论指导下进一步加强。

(4)兵器命名研究。兵器的命名如同人、物和地方的命名一样,是一种复杂而有趣的语言现象,其中含有丰富的军事和语言知识。准确或恰当的兵器命名,有助于军队成员了解兵器的特点和性能。比如我军的火炮命名,通常是由“定型年份(式)+口径数+通名”构成。例如,66式152加榴炮,就是指1966年定型的、口径为152.4毫米的加农榴弹炮;65式82无坐力炮,是指1965年定型的口径为82毫米的无后坐力炮。掌握了火炮的命名方式就可以从中了解火炮的部分性能。各国的兵器命名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寻。例如,国外飞机名称构成可以由“绰号(式)+型名(型)+通名(机)”三部分组成,如美国“大力士C-130运输机”;也可以由“型名+通名”组成,如俄国的“米格-21歼击机”。我军兵器的命名方式,不但是随具体兵器而有所不同,而且也与别国同类兵器有所不同。例如,我军军机名称是由“飞机用途首字+设计序号+改进型号”构成,如“歼-6”、“歼-8Ⅰ”、“歼-8Ⅱ”、“运-5”、“运-7”、“运-10”等。导弹的名称是以“象征性事物名称+设计序号(定型年份)+通名”构成,如“红旗-2地对空导弹”,“红旗-73反坦克导弹”等。坦克的名称是以“定型年份(式)+(重、轻)型+通名”构成,如“69式中型坦克”、“62式轻型坦克”等。军舰的名称是以“代号(型)+通名”构成,如“051型导弹驱逐舰”、“037型反潜护卫艇”等。对兵器的命名研究,可以通过描述兵器名称的构成,探讨命名的理据和命名过程中所涉及的军事语言理论等途径来进行。

(5)军人日常用语的军事色彩研究。军人的日常用语跟一般人不同的是常常把一些军事术语加以引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使日常用语具有军事色彩,或形成一些军中俚语。这些军语的变通使用,会产生某种修辞意义,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这些军语是在军旅这个特定语境中使用,还往往反映一定军种和兵种的特点。例如,空军航空兵常把飞行员的妻子称为“僚机”,把其子女称为“小僚机”。又如雷达兵把眼睛称为“雷达”,把找对象称为“扫描”,把目光紧盯某个人称为“定点跟踪”。再如地勤兵把修饰打扮称为“三级保养”,把住院治病称为“进航修厂”,等等。军事术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变通运用,使军人的日常言语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具有诙谐风趣的色彩和幽默感。我们考察军人日常言语中的军事术语,要理解它在军人社团这个特殊语境中传递的特殊信息,并可据此了解说话人的某些军人特征。

2. 军事语言研究的体系 从军事语言研究现状来看,可以根据其研究对象、角度和方法的不同,把它分为三个方面或领域。

(1) 比较军语研究。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政治势力的军队,以及军事学术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所使用的军事语言系统的异同。例如,比较翻译过来的美国军事术语“大纵深立体战役”和俄国军事术语“空地一体作战”,可以看出,二者都强调从整体上打击敌人,强调地面力量和空中力量的结合,重视机动和纵深突击,等等。这是相同点。不同之处主要有两点:其一,俄军设想的作战纵深具有空前的规模,对在敌后机动作战的任务和目标的要求也很高。相对来说,美军则比较谨慎。按照1986年版《作战纲要》的规定,纵深作战的作用在于“限制人行动自由,降低其灵活性和耐久力,打乱其计划和协同”,决定胜负的关键是近距离作战,纵深作战的效果视其对近距离作战的影响而定。其二,为了达成大纵深,俄军特别借重于一种新的全能化的合成作战编组,这种作战编组以坦克部队为主体,具有强大的火力、突击力,以及高度快速的机动力和远离主力独立行动的能力。美军进行纵深作战,则强调发挥空中优势和野战炮兵能力。

通过军事语言比较,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外军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及其动态,而且可以批判地吸收国外军事语言,从汉语的特点和我军实际出发,拟制新的军语。

(2) 历时军语研究。军事研究可以用的观点来研究任一语言的军语的、变化。以我国古代军事语言中的“兵”这个词为例。“兵”的词义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最初主要指兵器,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后来则泛指“军事”、“战争”、“军队”和“兵士”等,如“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曹操《置屯田令》),“将军贺达等将兵万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从美军对“直升机”一词的解释也可以窥见军事语言发展变化之一斑。直升机问世于1937年,多少年来人们只知道它市一种运输工具。由于它在作战条件下生存能力不强,它重要得多的军事价值一直未被人们所知悉,它的词义解释也就一直停留在这种认识水平上。直到60年代,美军在越南战场上使用直升机成功地进行空中机动作战,军界才对它刮目相看。70年代,美军把直升机作为空中火力支援的一种有效工具,并且探索直升机的空中作战问题。80年代,美军又在此基础上确认直升机部队可以独立实施重要的作战任务。至此,军语“直升机”这个词的意义就变成:“依靠由发动机带动的旋翼产生升力推进力的航空器。这种航空器能垂直起落,空中悬停,原地转弯,并能前飞、后飞和横飞。它在军事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攻击地面目标、校正射击、侦察、空降作战、空中机动、反潜、救护、运输等”。

(3)共时军语研究。军语研究也可以对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军事语言加以研究,这是共时地静态地研究军事语言,主要是侧重于对军事语言系统的结构进行描写和分析,和揭示军事语言使用中的种种特点和,进而尽可能地解释这些特点和规律的形成原因。上文提及的军用文书的制作、军事部门的特殊口语和兵器命名之研究等都可以归属共时军事语言研究。

3. 军事语言的特点 随着军事思想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军事语言在量上不断增加,在质上不断更新,新的军事术语如泉喷涌。战争的瞬息万变和日趋复杂,要求作为维系军队指挥、管理和军人交际的军事语言符号具有高效性和精确性。在关键时刻或关键问题上的一字一句之误,都可能影响战斗的全过程,甚至关系到整个战役、战斗的成败。因此,军人以及有关人员必须十分熟悉军事语言的特点,从而提高军事语言水平,准确无误地使用军事语言。

(1) 军事语言是全民共同语的一种变体。军事语言作为军人思维物质外壳和军事思想的表达形式,是对军事实践的理论化、化和规范化的高度凝练或概括。然而,它并不是脱离民族共同语的独立语音系统、语汇系统和语法系统,它的词语构成和句法结构在根本上要受全民共同语词法和句法的制约,只是由其特定的社会分布而形成自己特有的习惯用语、句式、语体风格和相对独立的语言系统。军事语言作为全民共同语的一种变体,一方面吸收其他社会部门语言中对自己有用的词语,另一方面又渗透到社会生活各领域,从而丰富了全民共同语。

军事语言同全民共同语比较,其变异主要有两种。

一是语体变异。在军旅中,尤其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军人的称呼语、应答语、报告语、问候语都由军队的条令、条例作统一规定,呈现制式化特点。例如,报告语规定套用“报告对象+工作、活动+请指示+报告人”的公式。如一个营正在进行队列训练,团长来了,营长向团长的报告词应为:“团长同志,步兵第ⅹ营正在进行队列训练,请指示,营长ⅹⅹⅹ。”不允许有冗余语言。报告词言语严肃、庄重、简洁。而在民间交际中,向上级或尊长陈述情况的口语,形式不拘一格,内容可多可少,言语风格有明显的不定性。再以航空通讯口语为例,由于要适应现代空战的高度机动性,它必须以最少的语言符号传输最大的信息量,从而显得十分精练、准确。在语音、语汇、句法等方面都有其特点。尤其特出的是:结构简单、模式化,不允许重复罗嗦,不允许随说随改。而日常口语,可以重复,允许随说随改,句子没有固定的模式。

二是语义变异。军事语言的词语来源有两个,一是制造新词语,二是借用全民共同语词语。后者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全盘借用,即借用词语的意思跟共同语的意思相同;二是改造借用,即借用的词语意思经过引申跟共同语不同,作为军语,它的语义有了变异。例如,“决心”一词,在全民共同语中的意思是:“坚定不移的意志”,在军事语言中则变为“指挥员对作战目的和行动所作的基本决定。”又如“校阅”一词,在全民共同语中的意思是“审阅校订(书刊内容)”,但在军事语言中则是指:“对部队、院校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视察活动。”语义有了变异。

(2) 军事文书制作中的军事语言特点。就军事文书的制作而论,军事语言的运用就很有特点,起语体风格简洁明了。具体表现在词语、句式和修辞三个方面。

a. 在词语方面,一是尽量节缩多音节词,多用单音节词。例如,“军决心:以一部兵力在守备x团的配合下,断敌15团之退路,打敌增援,集中兵力将敌15团围歼于xx地区。”可以节缩的多音节词语而不节缩,会造成军用文书拖沓、繁复。

二是准确选用军事术语,严格区别近义词。比如军事术语中含攻击义的词语就有“打击、抗击、冲击、追击、突击、伏击”等20多个,每个词语都有其特定的含义,要加以区别,不能误用。例如,“坚决阻击反冲击之敌,向xx方向突击。”其中,“阻击”是指阻止或迟滞敌人前进的作战行动,“冲击”是指进攻中的步兵和坦克向近距离内的目标不停顿地猛冲,以抵近射击、掷手榴弹、白刃格斗,以及坦克碾压冲撞等消灭敌人的作战行动。“突击”是指集中兵力、火力对敌实施急速而猛烈的打击。再如,“各部队在开展袭击、捕俘、伏击等小分队活动方面,都很积极主动。”其中的“袭击”是指乘敌不备,突然进行的攻击,而“伏击”是指预先将部队隐蔽在敌人必经通路之侧,等待或引诱敌人进入预定地区,突然发起进攻。这些词的意思不能混淆。

三是适当运用文言词语。例如,“右邻为xx独立师,在xx地带组织防御。与其战斗分解线为xx、xx一线,线上各点除xx外,均属本师,接洽部由xx独立师保障。”

b. 在句式方面,一是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用单句,少用复句。这个特点使军用文书便于传递、容易记忆,和军用文书的作用相适应。二是省略现象多于一般文书。三是多用陈述句、祈使句,基本不用感叹句、疑问句。因为陈述句和祈使句易于明确地表示肯否或指令;感叹句和疑问句则相反,跟军用文书的作用相悖。四是大量利用介词结构,充当定语、状语、补语,表示目的、范围、依据、方向、对象、时间、地点等。这和军事文书的准确性正相适应。

c. 在修辞方面,军事文书极少用修辞格,不使用描绘性、情感性的文学语言来表述,否则将损害军事文书的准确性和庄严性。把这些特点和规律总结出来,无疑地对部队的工作尤其是文书的工作很有用处。

(3) 军事通讯口语的特点。在军事通讯口语方面,也存在一系列特点和规律。例如,航空通讯口语以高效性和精确性的特点最为显著,在语音、语汇、句法上都有些规律可循。我们把它揭示出来,用以指导有关人员遵照执行,从而可以促进通讯工作,改善信息的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