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档案的数字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3-26
③图像处理:系统具有去黑边、纠偏、条码识别等功能,还可为图像增加数字水印。操作员可对图像进行镜像、任意角度旋转,调整亮度、对比度,锐化、钝化、模糊、腐蚀,拼接、裁边等处理,提高影像质量。
④图像识别:针对扫描得到的电子文件的不同文档类型,灵活定义各种文档的版面。使用内置OCR识别引擎,根据区域特征自动进行版面还原,对文档中的文字信息进行识别。自动提取文档中的文号、标题、责任者等信息。
⑤索引录入:经由OCR自动提取的信息在数据库中形成索引,还可手工补充其他的图像索引信息。这样扫描图像入库后,就有索引信息支持用户通过文号、标题、作者等属性进行查询。录入人员首先检查条码的正确与否、图像文件的页数及图像质量,然后创建索引,同时检查索引建立的正确性,进行必要的人工修改。
⑥档案复原:在索引录入检查无误后,档案资料以件为单位归入档案盒,检查是否有缺失、遗漏的内容,填写《扫描生产流程单》,交由档案管理员检查接收入库,要保证盒内每件档案的完整准确。
3、数字化成果的存储
同一种档案在数字化后可以生成不同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采用最多的就是TIFF和PDF两种格式。其中TIFF格式主要用于存储生产图纸等输出精度要求较高的图像文件;而PDF格式一般用于存储输出分辨率要求不高或者多页的文字内容较多的文件。
采用服务器、磁盘阵列、光盘等多种存储方式对数字化后的文件进行安全存储,依据档案的类别建好相应的目录结构,以文件的档号为扫描后的图像文件命名,再将文件存储到对应的目录下。规范文件名称及存储逻辑结构,便于对加工好的文件进行组织和挂接利用。
三、档案数字化的重要意义
1、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档案资料经过数字化加工后,社会公众(开放档案)和各职能部门都能通过档案管理系统即时查询利用所需要的电子文档原文信息,档案利用不再受档案原文不能共享的限制,也避免了传统档案利用方式对档案实体多次辗转造成的时间浪费和重复劳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档案信息利用的成本。
2、有效地保护档案实体的安全
档案因经常外借翻阅易产生破损甚至丢失,给档案的永久保管造成威胁。而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后,可通过电子方式提供利用,减少了原件的使用频率,有效地保护了原件。
3、提升企业形象
馆藏档案数字化,是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的具体举措。数字化项目完成后,不仅档案管理和利用手段实现了现代化,档案利用效率也大大提高,档案作用也越发显著,同时也将极大地提升企业形象。
上一篇:档案数字化之前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