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域特色文化档案的建设
[摘要]地域特色文化档案是记载和反映地方历史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加强地域特色文化档案的建设,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推进特色城市文化建设。
[关键词]地域特色文化档案 地域文化 建设
地域特色文化档案是记载和反映地方历史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文资源,是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及独特文化活动的真实写照。开发地域特色文化档案资源,保护和利用好这部分档案,是开发和传承地域文化资源的需要,也是丰富区域文化,建设特色城市文化的需要。
1 地域特色文化档案的收集与保护中应遵循的原则
1.1真实性。地域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档案管理部门应当本着尊重历史,真实反映的原则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档案,收集能真实记录文化发展脉络、结构及特色的材料,去伪存真,防止鱼目混杂。
1.2完整性。地域特色文化档案应完整、系统,能充分反映地方文化的发展脉络,在收集整理过程中要做到分类科学,尽量完善,为今后更好地把握文化脉络以及查考文化传承信息打下基础,对地域文化起到保护和传承作用。
1.3前瞻性。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过程,作为档案工作人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把握地域文化的发展趋势,及时把反映地域文化发展动态的有价值的资料收集起来,及时建档,及时记录,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防止错过最佳收集时机和收集对象,
1.4多样性。档案的形式多样性对于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特殊意义。地域文化表现在各种意识形态,在对其历史渊源、表达方式、存在空间、地域分布、传承保护状况等的全方位记录时,要从多种语言、多种载体、多种手段方面下功夫,不能拘泥于传统意义的档案管理,通过纸质、胶片、磁带、录像带、磁盘、光盘、数字化多媒体等形式实现文化活动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真实再现,增强档案的多元性、特色性,充分展示地方文化的民俗民情、人文历史。
2 地域特色文化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制度不完善,管理混乱
档案管理部门对于一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密与利用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但对于地域特色文化档案的管理缺乏针对性的规范与制度,使这些极具特色与利用价值的档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盲目收集、无序归档,缺乏深入开发,大大降低了它的利用价值。
2.2人员素质亟需提高
很多档案工作人员的所学专业与档案无关,甚至一些工作人员文化程度不高,知识老化严重,人文素养较低,也有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属于兼职。这些人对本地区地域文化知之甚少,对当地的自然风貌、传统习俗、行业百态、历史人物、社会文化历史变迁及发展缺乏了解。一些档案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缺乏责任感与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差,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导致对地域特色文化档案的收集不力,整理不科学,更谈不上对其进行研究与开发。
2.3档案管理技术水平低,开发利用不足
档案管理部门存在着重收集整理,轻研究利用的现象,认为一份档案材料归档正确,保存完整就足够了,在档案的研究开发利用上没有下功夫。档案管理部门不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低,加之馆舍面积、设备条件有限,大大制约了对地域特色文化档案的开发利用,造成对这部分档案资源价值的极大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