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民本思想探寻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发展方向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尹雪梅 时间:2014-03-26
  摘要:在现代民本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应该坚持“以民为本”为核心,走“为民、民有、亲民、民享”的发展道路。具体而言,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发展方向就是服务性、公共性、开放性、文化性。在这四个发展方向中,服务性即“为民”是根本出发点;公共性即“民有”是前提、核心;开放性即“亲民”是必由之路;文化性即“民享”是最终目标。
  关键词:现代民本思想 公共档案馆 发展方向
  
  一、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若干问题
  
  随着人们公共意识的增强,公共档案馆的建设已经成为关系到档案馆发展方向的一种宏观战略,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探讨公共档案馆的发展方向之前,我们有必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我国公共档案馆的构建,并不是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兴建新的档案馆,也不是把传统的档案馆改称为“公共档案馆”。公共档案馆的建设不仅仅是传统档案馆名称的变化,更是对其实质的重要变革和发展。
  第二,公共档案馆不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但也不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的事物。我国公共档案馆的构建,是通过对传统档案馆的转型甚至重组来实现的。但并不是全部的档案馆都要“公共化”①,即公共档案馆的发展对象主要是指我国当前的各级综合档案馆和专业档案馆。
  第三,我国公共档案馆的构建,不是简单地引入先进的设备和人才,也不仅是采用一些新的服务方式,而是实现对传统档案馆质的突破。如果说传统档案馆是一个量的概念,那公共档案馆要在这个量的基础上实现质的转变。
  第四,我国公共档案馆的构建,其相关的要素和措施纷繁复杂,既包含档案馆内部的人员、资源的协调,也包括档案馆与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协作。它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在我国公共档案馆的研究与建设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焦点的时候,每一个档案人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即我国公共档案馆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二、现代民本思想的核心理念
  
  笔者认为“以民为本”的现代民本思想应该是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指导思想,它既不同于西方“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也不同于我国传统的“君为政本,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
  在1863年葛底斯堡演说中,林肯说过一句脍炙人口的话:“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许多学者将其视为对民主特征的概括。在汉语中,这句话被约定俗成地译为:“民有,民治,民享。”②现代民本思想正是立足于分工明确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以现代民主思想为基本思想发展起来的,其主旨是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它的本质和特征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它与科学发展观提倡的以人为本思想在内涵上是一致的。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提出:“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是以人为本思想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是对我国档案工作实践新趋势的新总结,也是对以往档案工作体系薄弱方面的新加强。”③可见,科学发展观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其实质也就是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本。因此,我国公共档案馆的建设应该坚持“以民为本”的现代民本思想,切实地把公共档案馆的建设落到实处。
  
  三、现代民本思想指导下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将现代民本思想作为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指导思想,可以将其内涵概括为:一个核心理念,四个基本思路。核心理念就是“以民为本”;四个基本思路是“为民、民有、亲民、民享”,它们具体体现在公共档案馆的发展方向上就是服务性、公共性、开放性、文化性。在这四个发展方向中,服务性即“为民”是根本出发点;公共性即“民有”是前提、核心;开放性即“亲民”是必由之路;文化性即“民享”是最终目标。
  (一)服务性:公共档案馆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服务性是伴随档案馆的产生就存在的一种性质。传统档案馆的服务性主要表现为服务于政府、行政机构,以及研究者,而不是把普通民众作为提供服务的主要对象。我们说公共档案馆是“为民”的,主要是指从公共服务的层面深刻认识公共档案馆的真正内涵。它是将公共利益和社会需要放在档案馆一切工作的首位,把打开大门为普通公民服务看成档案馆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档案馆应该在服务理念、服务机制、社会化功能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真正将国家传统档案馆办成公共档案馆,充分实现其社会功能。也就是说公共档案馆的本质不是一个称呼或一座建筑外壳,而是要以开放为理念,为普通公民提供平等的利用服务④。
  (二)公共性: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前提和核心
  公共档案馆是“民有”的,这主要体现为馆藏资源的公共性。一方面,我国传统档案馆的馆藏结构要打破单一化,应多收集一些能够反映社会发展、普通百姓生活的档案,另一方面,馆藏资源建设要能够反映和符合社会、民众的档案信息需求。这是打造真正公共档案馆的前提和基础。具体而言,我国传统档案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馆藏资源建设:
  1.丰富和优化馆藏内容及结构,架构平民化的档案馆藏。
  档案不仅要涉及政府的职责和保护公民个人利益,而且更多的还应该为他们提供根源感、身份感和集体记忆,档案工作应逐步从“国家模式”转变到“社会模式”。目前我国许多综合档案馆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档案馆藏量大,但真正有价值或者说真正能够满足社会需要、发挥社会功能的馆藏不多。二是馆藏结构单一,机关政务档案居多,反映社会发展、民营企业和普通百姓生活的档案较少;文书档案居多,而关于经济、科学、文化、艺术等的档案资源较少等等。这是馆藏资源内容匮乏和结构不合理的表现之一⑤。因此,档案部门应根据形势的变化,在档案资源建设上消除陈旧观念的束缚,树立“收集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的档案”的理念来指导档案进馆工作。只有不断地丰富和优化馆藏内容及结构,架构平民化的档案馆藏,我国公共档案馆才能建设成一个真正“民有”的档案馆。
  2.加强特色馆藏建设,提高档案馆的文化性。
  这主要是指档案馆通过向社会收集和挖掘馆藏中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源,并通过一系列服务形式进行开发利用的工作。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不仅应具有地方独特色彩和风格,而且还应充分挖掘本馆馆藏的特点,如馆藏中某些门类或某种载体的档案较多,可以形成照片档案、名人档案等。通过加强特色馆藏的建设,档案馆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时候,不仅可以形成自身的特色,扩大档案馆的社会影响力,还可以通过这种特色性增强自身的文化性,从而提高档案馆的文化地位。
  3.加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努力实现社会共享。
  档案资源整合,可以分为内部整合(档案系统内部的整合,以提高馆藏质量、实现档案资源数字化管理为基础,以改善档案资源布局分散、利用效果不好的状况为目的)和外部整合(档案资源与其他资源整合)⑥。关于档案系统内部的资源整合模式,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实践经验。例如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在全国首次建立了综合、城建、房产档案三档合一的档案馆新体制;上海浦东新区将原综合档案馆、城建档案信息管理中心整合成新的综合档案馆等等。这些经验对于其他档案馆在探寻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但是,档案资源的整合不仅包括档案系统内部的整合,还包括档案资源与其他信息资源的整合。这主要是指通过不同类型信息资源之间的整合,即实现档案与图书、情报等信息部门的通用型数据库以及工商、税务、金融、司法、外交、教育等部门形成的专用信息资源库的整合,实现信息资源整体效能的提高⑦。当然,这些理念要付诸实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真正做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阻力。但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是公共档案馆建设的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必须具有这样的意识,才能在实践工作中突破思维定势,克服各种困难,探寻适合本馆资源整合的方式。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