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百年老院档案资料的海外征集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3-26
关键词:档案资料 海外征集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青医附院)始建于1898年,至今有112年的历史。而青岛这座城市,也仅有100多年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前,青岛曾被德国、日本相继占领,由于历史的原因,青医附院的档案资料严重缺失,而缺失的这些档案资料,对还原百年老院历史面貌是必不可少的。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青医附院用了十几年时间,利用多种途径,从德国、日本两国,收集一百余页文字资料,二百余张照片。这些珍贵的档案弥补了百年院史的断层空白,曾经模糊的面貌也被陆续还原。
一、青医附院档案资料曾存在近半个世纪的“失忆”
档案的缺失造成百年老院的历史出现断层。到了1998年,青医附院迎来了百年华诞。为举办隆重的百年庆典,医院早在1995年即成立了史志办公室,设6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院史编撰工作,并先后多次派人到青岛档案馆、济南档案馆,并远赴南京档案馆收集建国前医院的历史资料,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向医院老职工以及社会群众征集档案,以全面还原百年老院的历史风貌。
在青岛市档案馆,工作人员查到医院的始建时名称、建院时间、负责人等相关档案资料,理清了医院初建阶段的大致脉络,并从南京市档案馆查找到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以及日占时期的一些档案资料。
尽管如此,这些档案资料也只是一些断断续续的碎片,建院初期的情形、开展了哪些技术项目、发生了哪些有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不同历史时期的院容院貌等,却无从查考。可以说,青医附院在建国前51年的历史并不连贯、并不完整,尤其是德占、日占时期的档案资料缺失严重,导致青医附院在殖民地时期在卫生保健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无法体.
二、青医附院档案资料的海外征集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医附院越来越多的学者走出国门,到医疗技术先进的国家进修学习,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来到中国,到青医附院访问、学习。青医附院意识到,这是难得的契机,于是发动在德、日两国进修学习的医生,利用学习之余,在海外寻找和医院相关的“记忆”。
当时在日本留学的小儿外科医生董蒨接到任务后,通过日本的同学和朋友,找到了日本的“青友会”——1938年日本侵略军第二次侵占青岛,青医附院被陆军占用,成为日本陆军医院,此后直到1945年日军无条件投降这段时间,先后有400多名日本学生来“青岛医学学校”学习,这些学生回国后,便建立了“青友会”。董蒨与“青友会”会员秋本取得联系,秋本时任日本福岗秋本病院院长,他向董蒨提供了他在青岛学习期间的近百张照片,并提供了数十封信件,内容涉及医院发生的重要事件、医疗活动、人事变动等。其中数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医院的院容照片,多次用于宣传片、对外交流和画册宣传。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青医附院与马尔市立医院有了学术上的交流,并派放射科徐文坚博士赴德留学。徐文坚通过该院Dieter E Apitzsch博士的帮助,查到1910年柏林出版的《德国在胶州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备忘录》,获得了十几页非常珍贵的资料。资料中记载了德国的海军远东舰队1897年11月登陆胶州湾。1898年4月,肠道传染病流行,4名德国军人病死,中国百姓病死的更多。远东舰队拨出9顶毡棚,在观象山南麓建立了帐篷式野战医院,主要供德国军人就诊,同时,也对青岛居民开设门诊,这便是青医附院的前身。此外,资料中还记载了建院初期的病床数、医院布局、施工进度、硬件设备、投资费用等,以及德国军医在青岛本地人的帮助下,如何克服缺少饮水、住房匮乏等问题,招收中国学员进行培训,逐步提升青岛市卫生保健水平。
上一篇:略论科技档案的编研选题
下一篇:试析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