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胡燕 时间:2014-03-26
  二、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探讨
  
   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从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入手,采取有力措施,以提高跨专业档案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从实际情况出发,笔者认为以下措施是最为重要的:
  1、补充档案基础知识。系统的档案专业基础知识,是建立档案科学思维的基石。针对跨专业硕士研究生档案基础知识欠缺的问题,可采取两种办法加以解决:一是在研究生招生简章和考试科目设置上进行引导,例如要求考生在本科阶段必须选修过三门以上档案专业课程(应有考试成绩),或在考试时加试两门档案专业课(考试和复试中均应加试),这样可以进一步了解考生对档案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防止盲目报考;二是研究生入学后补习(可集中补习也可自习)档案本科阶段的主干专业课程,补习结束后要通过各科考试,然后才可正式转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上述措施并不是对跨专业考生的限制,而是本着对档案科学研究的尊重以及对研究生培养负责的态度,招收优质的跨专业学生。
  2、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为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构建的管理活动方案。跨专业研究生一般档案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且不同的跨专业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在明确培养目标时,要重视他们的非档案专业背景,培养方案不能千篇一律。为了充分发挥跨专业硕士生多学科背景的优势,其培养方案的设计应针对原有的知识结构,即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应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例如对具有外语专业背景的学生除了要加强档案基础知识的学习外,应侧重培养他们研究外国档案工作的能力及专业外语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够成为优秀的档案国际交往及专业外语人才;对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学生应侧重培养他们在档案信息化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够成为档案领域中的计算机专家。
  3、改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合理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是完成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为了适应跨专业研究生多学科知识背景的需要,档案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开放性的特点,应在保证统一的学位课程教育的前提下,尽可能考虑跨专业硕士生的复合专业背景,大量开设选修课,并加大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及开放性,允许学生跨专业、跨系、跨院听课,鼓励学生结合本科专业选修相关课程,确立研究方向,如英语专业的,可多选修外国档案工作及专业外语方面的课程;计算机专业的,可侧重选修中文信息处理、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流行软件、电子文件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等计算机课程,等等。教学方法上要大量压缩导师的讲授时间,实行导师精讲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鼓励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为了体现研究生课程的研究性特点,一门课程可以由几名教师同时讲授,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尽可能早地传授给学生。此外,要加强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导师要有组织地安排研究生到相关单位实习、调研和参与项目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的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就明确规定社会实践记一个学分,倘若拿不到这个学分,将会影响学生的正常毕业”⑤。这样的规定是非常必要的。
  4、推行联合培养制度。目前各高校在档案硕士研究生培养上基本采用的是由一名专家教授带若干名研究生的方法,研究生的培养基本在本院内完成,导师个人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主导作用。如果说这种培养制度对于单一学科背景的学生还算基本恰当的话,那么对于多学科背景的学生则显得“力不从心”。为了让跨专业研究生能够结合本科专业确定研究方向,应当大力推行研究生联合培养制度,即由两名以上的导师组成跨学科培养小组,发挥导师群体的智慧,形成“联合作战”的优势,让每个研究生所选择的学术研究方向都能与导师的学术专长结合在一起。联合培养可以是本专业、本校导师的联合,也可以聘请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具有一定学术背景的专家进入导师组,每一位导师各有所长,形成跨学科优势,让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从导师组那里获得帮助和收益。
  
  注释:
  ①辛全民:《我国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档案学通讯》,2007年第3期。
  ②苏州大学档案专业研究生名录。
  ③孙二明:《档案学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档案学研究》,2007年第5期。
  ④李财富:《档案职业与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浙江档案》,2009年第3期。
  ⑤陈维:《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比较研究》,《兰台论坛》,2008年第4期。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