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时代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4-25
我们首先应当做的就是建立有效的文件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充分、合理、安全地使用各种学校电子档案,其次是改进和规范在应用计算机条件下文件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使之适应档案熔化管理的需要;然后是依据文件处理流程来进行档案信息化系统软件功能设计;最后应当注意的是在信息系统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档案的安全。
2.2.2 高等院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独特建设
在高等院校档案的信息化进行当中,一定不能忽视的是高校的传统精华和改革的发展性。首先选择的是在充分运用计算机电子技术,加快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提高档案利用服务质量。同时要进行创新的是对于传统的电子档案进行多媒体化改革。对各种类型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积极建设相关的全文数字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尽快实现档案全文信息查询,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不能忽视的改革是对于各种类型的电子档案进行分类处理。对于归档的档案要在经过鉴定分析和更新之后进入数据库,确保档案信息处理电子化,信息存储数字化,信息采集实时化,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
2.3 以人为本,通过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来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档案工作人员在高校档案信息化改革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创新精神,管理理念影响着整个高校档案管理的效率和特点。现阶段很多高等院校缺少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水平较低。我们应当充分重视高校档案管理科的创建,积极引进新的技术和理念,培养高素质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加快档案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
2.3.1 培养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首先应当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能力以及科学文化素养。高校档案管理不同于企业档案的管理。其档案资料具有多样性,多学科性等特点。只有站在对于各种知识有所了解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语言能力,才能简明扼要的对于各种档案进行分析和归类,才能首先在入库的过程当中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效果。然后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分析能力也是要进行培养的。高校档案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各种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所以在面临较为庞大的信息档案资料的时候,档案人员必须具备档案的分析,检索,筛选的能力才能打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2.3.2 培养高素质的档案管理工作者的途径
2.3.2.1 应当在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在高校信息化管理当中,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是很辛苦的,往往要付出很大的脑力劳动,所以一定要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否则如果他们的积极性不高,在疲惫的状态之下,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运行和更新的停滞,甚至还有安全的隐患。所以作为领导者,和他们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是必须的,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责任的同时,也一定要让他们感觉得到自己在整个教学管理工作系统中的重要性。
2.3.2.2 不断进行新的学习,全面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水平
在进行培训和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提高培训的标准化程度。以自己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和原则为要求,严格制造培训标准,以便于在之后的工作中进行标准化操作。在培训的内容上来看,要对档案管理者进行不断的知识文化培训,包括最新的学术、科学、技术、管理理念的培训,让他们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结束语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能够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整体教学教育水平。高校如果在信息化的前提下对于档案资源进行了充分高效的利用,有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教师学生互动学习,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相信以后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会越做越好,对于高校的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黄金莲.关于提高新建本科院校评估档案质量的思考[J].档案,2006,(4):42-43.
[2]彭群颐.信息化社会高校教学档案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5):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