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高校民生档案工作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建梅  时间:2014-04-25
  2.高校民生档案必须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为了更好地建立民生档案,高校档案部门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体系和制度保障,把指导和监督涉及民生事务的部门的档案工作作为工作重点,督促这些部门做好民生档案材料的收集与归档工作,确保民生档案及时建档、有效管理,确保民生档案齐全完整,为服务民生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同时,由于民生档案中涉及公众的诸多私人信息,在提供和利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侵权、伤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为防患于未然,就需要建立健全民生档案法规体系,明确民生档案公开的范围、方式和程序,保障师生的利益不受侵犯。 
  3.高校民生档案必须以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基础。要做好民生档案工作,就必须要做好基础性档案资源建设,建立能满足师生需求的档案资源体系。一方面,档案工作人员要对馆藏档案进行筛选,整合学校民生档案资源,以便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另一方面,高校档案部门要围绕服务民生,积极调整馆藏建设思路,突出为民、便民、惠民主题,加大与师生员工关系密切的人事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学校名人档案等各类专门档案和专业档案的接收力度。不断丰富馆藏资源,改善馆藏结构,逐步建立面向民生、覆盖民生的多元化档案资源体系,使高校档案部门真正成为学校各类民生档案的保管基地和公共查询中心。 
  三、高校民生档案建设的着力点 
  民生问题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问题,高校民生档案工作要紧跟民生问题的变化,积极拓展服务的渠道和范围,克服过去“编”多“研”少,编研成果跟不上形势的问题,找准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着力点。 
  1.教师业绩档案。高校教师既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又担负着科研重任,仅凭人事档案是不能完全反映教师业绩的。现行的高校综合档案管理是依据《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法》进行分类,反映教师特点、学术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档案材料分散于教学、科研、出版等档案中,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利于高校人才资源的开发和配置。建立教师业绩档案,能真实地反映教师德、能、勤、绩等多方面的情况,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不仅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对教师工作进行价值判断,为学校发展服务,同时通过间接基础资料的反馈,也有利于教师的自我调节。教师业绩档案是一项有利于教师个人,更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的实践活动,在教师的科技成果、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申请科研项目、申报科技奖励、申请政府津贴以及学科带头人的申请与考核等工作中都将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2.学生成长档案。高校学生档案是学生在高校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是学生的个人经历、思想品德、成绩、个性特点、专长爱好、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原始记录,在某种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一个学生的客观面貌。作为记录个人学习经历、实践经历、考核奖惩、思想政治状况等内容的文件材料,在就业、职称评定、婚育证明、转正定级、政审、办理养老等社会保险以及开具出国、考研有关证明等方面继续发挥着凭证、依据和参考作用。 
  档案管理人员应规范学生档案管理,重视学生档案的珍贵价值,不断挖掘学生档案信息资源,扩大学生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充实档案内容,调整学生类档案接收范围,要改变以往单纯接收教学类档案如学生学籍册、新生录取名册、学生登记表、入党志愿书、毕业登记表等做法,将接收范围扩大到与学生关系密切的个人资料,例如当前要切实做好学生心理档案、学生就业档案等,并把利用率高的学生档案优先进行整理、编目。做好学生档案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前途,也能反映学校的管理水平,这对推动学校改革创新和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名师教学档案。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学校名师档案是优化人才资源的一项重要工作。名师档案是特定范围内的教学专家在从事教学、科研、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反映和记录名师个人科研和教学成果,对国家及单位和个人有保存价值的各类文件材料。名师教学档案主要包括个人概况、传记、学术论文、教研技术资料、专著书刊、奖状、证书、录音、录像等原始记录。 
  4.校园文化档案。校园文化是高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档案资料总结提炼的办学特色、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力量之源。收集学校的重大事件、重要的政治活动、重要的纪念日、机构变更、学科及专业设置、学术报告、社团活动等方面的资料,编写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校史、年鉴、专题资料及出版画册等,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校史教育,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校情,激励学生严谨治学、传承文脉、开拓创新,提高学生对学校的自豪感和为学校发展做贡献的使命感,着力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