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子档案管理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4-25
关键词:电子档案;档案管理;高等学校
一、高校档案管理现状
纵观近几年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如表所示,2007年相较于2006年,高校(含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数量增加了十所,学生总规模增加了两百万左右,高校教职工人数增加了十万;而2008年相比于2007年,高校(含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数量增加了三百多所,学生总规模增加了近两百万,高校教职工人数也是以万为单位递增;连续三年,高校数量、学生及教职员工人数都呈稳定持续增长态势。
每年,数以千万的档案变动、更新、维护,确实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巨大挑战。根据2008年9月1日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高等学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高校档案记载着学校的教育历史,更是全校师生员工德、能、勤、绩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具有重要价值。这就更体现了档案管理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具体地看,全国高校档案管理现状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工作量大:由于高校的独特环境,每年都有大量学生、教职员工的档案数据变动,录入或者迁出,全国每年变动的各类档案都是以千万计,加上就业、继续深造等各种情况,档案的变化呈现数量大、变动频繁、跨区域调度等特点,加上其他档案的维护、保存,都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
第二,电子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信息技术是高效的信息处理手段,但是目前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还没有完全发挥其优势。高校档案主要还是以纸质档案作为保存媒介,电子信息管理只是起到检索、交换、备份等辅助功能。电子化档案的推广仍处于起步阶段,管理工作人员对自动化软件的选择和使用还未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第三,档案管理操作的标准化程度不高:由于各个高校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所设定的制度、规范存在差异,导致各高校之间对于档案管理操作的步调不够一致,甚至存在极少数相互抵触的情况,这就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带来了障碍。
第四,远距离传递频繁:由于学生入学、转学、毕业以及就业等情况每年都会发生,学生的流动性强,所以档案也经常需要远距离传递,跨省市、跨地区甚至跨国调用都是时常出现的情况。
以上是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比较突出的特点,也是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的瓶颈所在,后文将继续就以上特点结合电子化档案管理进行应用分析。
二、电子档案管理的利弊
1.电子档案在现代档案管理中的优越性
首先,依靠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相对于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的抄写、用笔用字的规范、统计、存储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同时还容易疏漏出错。采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文件资料收集、储存、分类、统计和查阅等环节变得十分方便,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其次,通过电子文档的方式存储文件档案,可以实现档案的充分交流与共享。传统的纸质档案调档搜索繁琐,对于远距离共享或调度也十分不利,造成信息更新效率降低,文件信息查找困难等。利用信息化手段,高效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可以实现档案的体系管理,索引更灵活,搜索查找更快速便利。还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实现分类、搜索、排序、过滤等操作,使文档的管理和调度更便捷。
此外,以电子文档形式保存的档案文件,其保存方式和对环境的要求较传统纸质文档要低。由于传统档案存储媒质为纸张,环境中的温度、湿度以及微生物环境都可能影响其存储寿命,所以在存放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防潮防虫等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大量的数据消耗纸张,不利于环境保护。而现代的电子文档的存储方式多样,DVD光碟、闪存U盘、硬盘,存储量大,1GB的存储卡就可以存储5亿字,相当于近1000套《三国演义》;且储存时间长,受外部环境影响小,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下一篇:影响医德档案管理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