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及其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展望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金梅 时间:2014-04-25

  
  三、RFID存在的问题
  
  当前,RFID没能够得以广泛应用的原因,主要是其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1、 技术标准不一
  目前,RFID标签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行业标准的缺失,行业公认的投入产出模型的缺乏,使兼容问题、产品与设备更新换代与升级问题等成为各单位不敢贸然使用的原因之一。
  2、信号不稳定
  如果电子标签被多层厚实的包裹物阻隔,或受到外力挤压,或被金属物质(包括锡箔纸)阻挡,甚至以利器切断天线线圈,RFID都会丧失信号。两个RFID芯片相向的档案放在一起,两个芯片的信号会相互干扰,其中一个可能会覆盖另外一个的信号。
  3、标签易受损
  RFID标签容易被外力污损。由于一枚RFID标签的尺寸为50 mm×50 mm,占用面积很大,只能贴在案卷或文件的底部,如存放不慎,容易被毁坏。另外,RFID标签抗水性差,一旦打湿后,RFID的信号就失效了。
  4、成本支出较高
  目前,每枚RFID标签的售价约为4元,数据存储容量为256B。它较目前使用的条形码价格贵得多。由于品牌、质量、数据存储容量等的不同,RFID图书标签在价格上还有差异。这对档案馆而言,使用经费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四、结语
  
  虽然RFID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通过笔者了解,在使用RFID标签和系统后,国内许多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快捷与准确率大幅度提高,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借阅服务和馆藏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可以促使工作人员更加全心致力于为利用者提供服务。其实,RFID技术在图书馆以外的其他领域也被广泛应用,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1300万张门票就是采用了RFID技术。所有的门票里都有电子芯片,当观众入场时,拿票往验票机上一刷,就激活了后台数据库,系统就会从数据库中调取出该名观众的个人信息。工作人员只需将系统中的数据与真实情况相对照,就能知道票的真假。据不完全统计,从全球范围来看,到目前为止的RFID实际应用中,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中,重复使用模式占绝大多数。这也是档案馆采用RFID的最佳切入点。
  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的成熟,标签成本的降低,行业标准的制定,这种现代化的技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果使用其服务于正在建设中的数字档案馆,将解决很多用传统技术难以解决的难题,提高档案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档案馆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邓攀:《试论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的利弊》,http://tech.rfidchina.org/readinfos-31312-183.html。
  2、《RFID芯片识别身份在奥运会门票中应用》:http://www.freerainbow.cn /2008 / 07/19/aoyunmenpiao-rfid.html。
  3、叶淑凤:《试论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第15期。
  4、谢勇、彭涛:《RFID标签——可以取代条形码的高新科技》,《包装工程》1999年第5期。
   5、张厚生、王启云:《图书馆服务的无线技术——RFID的应用》,《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年第1期。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