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工作带来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4-25
一、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1、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并存,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传统的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纸质材料, 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产生了许多依附于计算机磁性介质上的数据与文件,包括电子化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等数据, 相应电算化环境下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财务软件及其开发文档等内容。但同时,传统的纸质会计档案还保留着。这两种介质档案,其保存手段、保管条件都不一样,为管理工作带来难度。
2、管理工作依赖于计算机系统环境。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载体不是传统的纸张而是磁性介质, 因而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等特点。但与传统的会计档案相比,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依赖于计算机系统。传统的会计档案直观性强, 人们可以不借助任何技术手段而直接查看到会计信息,而电算化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环境下才可重现。
3、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更高。电算化会计档案因其信息的数字化, 大大提高了会计档案的利用效率, 便于会计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 但电算化会计档案具有易破坏,难留痕迹的特点,加大了会计档案被篡改、破坏的风险。
二、目前会计电算化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会计档案载体的完整性不能体现。很多单位由于单位领导和财会人员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工作内容理解不到位,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只是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上归档保存,或虽保管但只保管一份,从而影响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2、会计电算化所需要的软硬件设备不能完全到位,使得会计档案的载体质量难以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目前许多单位因为没有将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纸质会计档案”,并对保存期限做了规定,但目前由于一些单位没有更新和升级输出打印设备,致使打印输出的纸介质会计档案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或因为磁盘介质的质量问题,或未实行备用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导致电子数据的损坏或丢失。
3、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没有完善的、针对电子文件的制度规范,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归档时仍旧沿袭手工管理时的老做法,只归档纸质文件,将原来用手工记录的账簿、报表,改成了用计算机打印出来的账簿、报表。
上一篇:公共档案利用中的隐私保护问题
下一篇:农村经济合同档案应“村档乡镇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