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浅谈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4-25
关键词: 档案工作者 职业认同
近年来,职业认同这个话题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每一行业从业者都存在职业认同的问题,档案界人士也不例外。职业认同不仅关乎着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热情,甚至影响着档案工作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成为档案工作者实现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
一、认同与职业认同
当代认同是指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塑造成的、以自我为轴心展开和运转的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它围绕着各种差异轴(譬如性别、年龄、阶级、种族和国家等等)展开,其中每一个差异轴都有一个权力的向度,人们通过彼此间的权力差异而获得自我的社会差异,从而对自我身份进行识别①。职业认同,由此可以理解为现代人在职业这个轴承上的自我身份认定。职业认同作为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它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是说个体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角色的过程;“状态”是说个体对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档案工作者的职业认同,就可以表述为档案工作者作为职业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自己所从事的档案工作产生的完全认可的心理感受或情绪体验。职业认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地构建——破裂——构建过程中,往往一种认同刚刚建立,又会由于环境的变化而遭到否定。正如上所述,职业认同作为不断发展的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处于运动之中。只有处理好影响职业认同的因素,才能更好地引导档案工作者的职业认同发展方向。
二、档案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态度
社会态度受到社会情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人们对待档案工作的社会态度,往往存在一定的偏见,很多人认为档案工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谁干都能干、谁干都一样”,抹杀了档案工作的专业技术性,不了解档案工作中特定的专业程序和专业要求,忽视了档案学作为一门学科,有其明确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法、课程体系以及修业年限的要求。这种对职业形象认识的偏见,严重影响了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故而,很多档案工作人员就用“良心活”来形容自己的工作,这是对社会态度的一种消极反应和应对,职业认同感也在“良心活”的无奈中发展变化着。
(二)组织环境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自然想得到群体的认可,由此,社会群体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正是由于群体心理的存在,一个人单独表现的行为往往与在群体中表现的行为不一致。从众现象,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常常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倾向②。鉴于群体对个人的影响,由此可推论组织环境直接影响着档案工作者职业认同感的发展。
(三)家庭支持度
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设置之一,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和群体形式。功能主义者认为家庭发挥着社会化、感情陪伴、经济合作等重要作用。作为家庭一员,配偶的意见对其职业的选择很关键。如果配偶能够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档案工作的发展前途,对对方的档案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必然提高档案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由此可见,配偶的支持、理解同档案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是成正比的。
(四)个体因素
工作满意度影响着职业认同感。笔者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工作满意度的半结构性访谈,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电话访谈、网上访谈和面对面访谈对7名在高校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进行了访谈。通过对访谈结果的分析,发现工作满意度与性别、职称、年龄、收入均存在相关性,女性的工作满意度高,职称越高、年龄越大、收入越高则工作满意度越高。
个性特征也是影响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因素。一个人的性格、气质等都会影响职业认同感的发展。比如,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具有易冲动、自制力差、性情急躁等行为特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能够快速的改变职业认同。而粘液质气质类型的人,具有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善于忍耐,注意力稳定等心理特征,往往职业认同一经形成,很难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