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国防建设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符勇 符迁 时间:2014-01-04
  摘要:城市规划与国防建设紧密相连,在新形势下作好对城市规划与国防建设的认识。
  关键词:城市规划 国防建设 城乡规划法
  
  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对国防建设已经产生深刻的影响。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国家经济与城市的快速增长,城市规划已成为国防建设的一个环节。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战略部署,是城市各项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实践证明,城市通过城市规划行使政府对国防建设的引导和调控职能,对于合理配置城市土地资源,探索城市生活和生产的合理布局,提高国防保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对城市规划对国防建设的认识,掌握现代化国防建设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城市规划与国防建设的和谐发展,是城市规划的一项任务。
  自古以来,城市的发展同国防建设密不可分。《吴越春秋》有这样的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这就说明造城的目的。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是具有军事与民用双重功能。城是围绕城邑建造的一套防御构筑物,以闭合的城墙为主体,包括城门墩台壕隍等,也指边境的防御墙和大型屯兵堡寨,具有军事功能,以防御为主的构筑。市是中国古代集中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又称市井,具有经济功能。市中除放置各类商店外,还有酒馆旅馆等。
  现代的城市概念,是依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一定地域组织起来一定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该地域或更大地腹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心。偏重于民用与工业建筑,弱化了该市在整个国防建设体系的地位。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注意原则
  (1)符合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与全国城市发
  展政策相符,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相关法定规划相协调
  (2)协调区域内各城市在城市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矛盾,有利于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重复建设
  (3)体现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充分考虑水、土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因素和保护耕地的方针
  (4)与周边省(区、市)的发展相协调。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1)编制全省(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战略
  (2)确定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规模的控制目标
  (3)协调和部署影响省域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全局性和整体性事项
  (4)确定乡村地区非农产业布局和居民点建设的原则
  (5)确定区域开发管制区划
  (6)按照规划提出的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和整体部署
  国防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武装力量建设:战场建设,人力物力的多种动员准备:边防、海防,空防和人防建设,战略物资的储备,国防工业建设和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对人民群众和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发展国防体育事业,建立,健全国防法规体系:军事理论研究,发展军事科学,制定并完善符合实际的战略战术原则:后备力量的建设,以及与国防相关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电、能源、水利、造林、气象、卫生、航天等方面的建设。重点是武装力量建设。
  从两者的内容来看,它们是紧密相连的,相关的几项有用地指标如城市用地面积经济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产业结构,建设用地结构。工农业生产结构,城市人口结构,就业结构。
  国防建设主要依赖科技与经济。国防建设虽然不是与城市规划发生直接联系,但是保障国防建设的的主要力量在于国家经济。而国家经济的发展在于各个城市经济的发展的总和。落实经济的发展在于城市用地的布局,如工业的布局,农业生产的布局和交通线的构筑。
  政策法规是针对国防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所制定的规划引导和控制政策和措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随着国防的地位不断的变化,政策措施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换。由于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国防地位,它所处的国防地位特征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制定政策措施时,必须因地制宜,在符合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城市在国防建设的地位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国防政策和技术要点,切忌类同化。因此,在城乡规划法第一章第四条中规定: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