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法在我国的发展困境及出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光明 薛恒新 时间:2014-01-04
  三、标准成本法在我国的出路 
   
  (一)观念的更新 
  一般认为,在组织中通常存在两类问题:一类是经常发生的、可直接影响日常经营活动的“急性问题”(acute problem);另一类是长期存在的、会影响组织素质的“慢性问题”(chronic problem)。解决“急性问题”多是为了维持现状,而要打破现状,则必须解决“慢性问题”。在各级组织中,人们往往重视解决“急性问题”而忽视解决“慢性问题”,因为“慢性问题”是组织中长期形成的、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人们对其存在已“习以为常”,以至于已经适应了它,通常不可能发现它或即使发现也不愿意去解决它。标准成本法的应用在企业属于“慢性问题”,在我国,人们已经习惯了简单易行的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相对而言,标准成本法的制定、实施和维护给企业带来的具体而现实的要求和约束。事实上,社会中的标准无处不在,标准的主要意义在于,作为工作或工作成果的衡量准则、规则或特性要求,供有关各方共同重复使用,目的是在给定范围内达到最佳有序化程度。 
  进一步讲,身处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将直接面对国际上实力强大的企业集团的竞争,中国企业必须及时从技术上、管理手段上、管理方法上及时跟进和创新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否则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成本管理上,标准成本法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二)会计准则的协调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2003年10月颁布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系列标准,其中的第一部分是《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该规范中的成本部分规定了标准成本体系、实际成本体系,没有要求计划成本体系。 
  标准成本法是国际流行的ERP成本核算管理模块普遍采用的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实力和管理水平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包括会计软件在内的各种管理软件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对于国内的大部分ERP软件来说,由于我国存货会计准则没有规定可以用标准成本计价,软件是按照目前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研发的,大都不具有标准成本体系。换句话说,会计准则不支持ERP中的标准成本法。因此,会计的发展要顺应信息化潮流,首先要财政部门将标准成本体系纳入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解决好使用标准成本法的存货的计量、会计科目的设置、成本差异的会计处理以及税务处理问题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成本核算的质量和效率,简化账务处理手续;从管理上讲,可以将各项成本差异直接落实到各部门甚至个人,促进企业成本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企业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直接提供了数据准备,从而更好地发挥标准成本应有的作用。 
  管理会计20世纪50年代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是实现会计管理的决策需要,现在的管理软件提供了二者融合的平台,ERP的“数出一门,数据共享”的理念完全可以满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不同需要,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都从实际业务的处理中获取数据,分别满足各自的需要。 
  (三)ERP系统代码体系的支撑 
  实施ERP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平台。在ERP系统中,系统在收入循环、费用循环、生产循环以及财务循环的各个具体业务都有各自的标准,ERP各类标准的制定是ERP成功实施的前提,是系统实施自动控制的基础,而各类标准的制定和维护离不开系统代码体系的支撑,也正是ERP的优势所在。在成本管理中,标准成本法能成为国际流行ERP的标准配置也是得益于ERP系统代码体系的支持。 
  标准成本法在现今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同样能满足不同的个性化需求的要求。ERP系统的整个编码体系是实现系统各部分集成的一个重要纽带,单位的组织结构、各项业务、各类产品、成本要素等都按照单位的需要分配相应的代码。在规则性、唯一性、通用性、可扩展性、兼容性等编码设计原则的引导下,编制与成本有关的代码体系,包括:成本中心代码、预算因子代码、成本会计科目代码、产品代码、职位代码、物料代码、费用代码等等。 
  从产品本身看,产品结构设计的模块化能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标准成本法的设计、实施和维护也必须在这个产品结构模块化的基础上考虑。根据模块的划分,在BOM的基础上,根据分配的标准成本要素代码设置产品成本要素的标准值,包括:数量标准、价格标准、人工费标准及其他费用标准,作为评价和考核的依据。ERP的成本管理模块具有成本模拟功能,当市场、生产工艺、技术等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标准需要调整时,只需将标准成本中成本要素的编码调出,对需要调整的标准值进行重新设定,并进行成本模拟和评估,用来更新现有的成本标准,即可满足变化了的需要,解决了反映产品多样化需求的标准更新和标准本身如何适应外界的变化问题,为标准成本法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1] 郝德仁.标准成本制度:日本的经验与启示[J].财经科学,2007(5):68-73. 
  [2] 马铁双.如何建立企业标准成本制度[J].科技资讯,2007(6):185-186. 
  [3] 魏立江,汪家常.标准成本管理中基准制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财会通讯,2009(4):121-122. 
  [4] 韦国华.浅析标准成本管理[J].当代经济,2006(8):50-5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