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分析法(ABC)在水泥企业的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淑霞 时间:2014-01-04
摘要:作业成本分析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是源起西方的、应用于先进制造企业的全新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我国水泥行业当前严峻的发展形势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文章结合成本作业分析法的相关理论对水泥企业进行分析,以期在此基础上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意见。
  关键词:作业成本分析法(ABC);水泥企业;成本分析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随着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一系列的先进管理理论同样开始应用于制造产业。其中作业成本分析法就是典型的代表,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应用,这一分析法已成为先进制造产业必不可少的管理方法,如今我国的水泥企业想要迎头赶上国际先进制造业的步伐,必然要从内部建立起先进的管理制度,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水泥业发展时间不够长久的条件下奋起直追,甚至有所超越。
  一、作业成本分析法(ABC)的内涵及历史沿革
  (一)作业成本分析法(ABC)的内涵
  作业成本分析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ABC为作业、经营过程、产品、服务、客户等提供了一个更精确的分配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的分配方法。首先,该方法认为组织的资源不只在产品的物质生产中消耗,在许多辅助作业中同样被消耗,为不同顾客提供不同的产品往往需要消耗不同的辅助作业。同时,ABC的目标是把所有为不同顾客和产品提供作业(包括上述辅助作业)所耗费的资源价值测量和计算出来,并恰当地把它们分配给各位顾客和产品。
  ABC与传统产品成本计量方法的最大不同在于将产品作业的流程当成一个动态来进行的,从而减少了传统静态作业的时间和过程,并尽量还原的作业原型,从而更具实用性和经济绩效。
  (二)作业成本分析法(ABC)的历史沿革
  ABC作为一种逆反于传统理念的新理论,其产生和发展必然存在某种特定的动因和背景。
  作业成本计算法最早源自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的美国会计学家科勒(E.Kolher)的思想。当时,科勒提出了“作业成本计算法”,是为了解决正确计算水力发电行业的成本问题。由于采用传统的以人工小时来分配间接费用不能满足反映正确成本的需要,而提出的新型解决方法。但是,由于发展力的局限,科勒的这一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由库珀(R..Cooper)和卡普兰(R..Kaplan)两位教授对作业成本计算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之后,作业成本分析法才作为一门系统的理论科学受到了西方会计界的普遍重视。
  二、水泥企业的成本管理分析
  在水泥企业成本核算中,其主要内容可大致分为产品的生产成本(即制造成本)和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即期间费用)两部分。其中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等构成;期间费用则多为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水泥企业的作业成本按照ABC的要求分类,可分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其中预算成本反映企业的平均生产水平,是确定水泥价格的基础,也是编制计划成本的依据和评价实际成本的依据;而计划成本则是水泥生产各子单位根据计划期的相关资料,在实际成本发生前预先计算的成本,同时考虑降低成本措施后的成本计划数,反映在计划期内应达到的水平。
  三、作业成本分析方法在水泥企业的应用分析
  作业成本分析法是在改进制造费用核算方法上产生的,但其发展却远远超过了这个范围。目前,ABC已完成了只关注生产职能到关注多职能的角色转变,可以说,作业成本法已自成体系。而其在水泥企业的发展中已足够影响到决策的产生。
  第一,ABC在生产组合决策中的应用。水泥企业在决定产品组合时,需要了解增加、保留或取消水泥产量对短期或长期成本的影响。ABC通过对产品所消耗资源全面和详细的追溯,揭示产出决策对成本的长期影响,进而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这在当前以价格竞争为主的国内水泥市场中,无疑对水泥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