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于静 时间:2014-01-04
提要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对当前我国作业成本管理方法进行探讨,对相关概念、应用前提等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作业成本管理;应用;传统成本
 
  一、引言
  我国企业长期实行的是以目标利润为导向,以事后核算为重点,以完全成本法为内容的算账、报账型成本管理模式。这些成本项目的管理主要还处在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标,以成本维持和成本改善为主要表现的传统成本管理阶段。成本管理缺少系统的价值链观念,容易造成短期行为,难以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相联系;成本核算简单,偏重于事后管理,不能为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成本控制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体系,忽视事前预测和决策,不利于成本控制。因此,企业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方法,在作业层面,将作业成本管理(ABCM)、流程再造(BPR)等先进管理理论与方法融为一体,将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落实到作业环节,为创造企业竞争优势奠定基础。
  二、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作业成本管理是以作业成本信息为基础,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是作业成本法思想的进一步延伸。作业成本管理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选择“作业”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开展成本链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指导企业有效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作业成本法以成本动因理论为基础,以作业为中心分析成本性态:一方面它将作业与相应的成本消耗联系起来,从而识别引发成本支出的因素;另一方面将产品与其消耗的作业联系起来,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其基本原理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三、作业成本管理的应用前提
  首先,通过“成本-效益”原则分析判断,实施作业成本是否能够给企业增效,即投入的实施成本要小于带来的实施收益;其次,软件方面,作业成本管理思想必须获得最高决策层支持和全员参与,同时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作业成本项目实施人员,相对稳定的管理团队,通过思想整合与全体参与融入,保证各作业中心提供真实有效数据,这是作业成本法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再次,硬件方面,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电算化、网络化的先进程度,确定作业账户设置的详细程度,实施作业成本必须以完善的计算机化会计系统为基础;最后,实施作业成本,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生产流程和经营环境的特点,依托先进管理理念,明确应用实施的具体目的,既不能简单照搬理论条框,也不能简单模仿国内外个案经验,而是需要在吸取他人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同企业总体管理体系相互协调,并不断自我否定与自我完善。实施作业成本既不会一撮而就,更不能浅尝辄止,而是一个企业长期战略决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作业成本系统本身而言,它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是在尝试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摸索中不断总结,并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完善的系统。
  四、对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建议
  1、将作业成本管理方法与其他成本管理方法相结合。作业成本及作业成本管理并非孤立的成本管理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同传统成本一样,它可以同目标成本、标准成本、弹性成本等相结合,使其在整个成本核算和管理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决策支持信息。
  2、不断总结和完善我国的成本管理经验。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经验,如从20世纪五十年代的班组核算,六十年代的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七十年代的内部核算,到八十年代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等先进经验,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管理内容做出了很大贡献。建议深入学习,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总结完善。因为成本管理改革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成本管理的全盘否定,不考虑我国的国情而完全照搬照抄西方的成本管理制度。对于传统成本管理的评价,既不能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单纯认为传统成本管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完全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不能持完全肯定的态度,认为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在实践中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我国成本管理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