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作业成本管理模式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春娟 时间:2014-01-04

  (1)成本管理的内向型局限。作业成本管理虽然深入到企业的作业层次,并提出作业链和价值链的概念,但它仍着重于企业内部生产领域的改善与控制,提高企业的内部效率,因此它仍属于内向型的管理,未能将成本控制扩大到企业的外部领域,也没能从长期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角度进行成本控制。
  (2)工作量大,实施成本高。作业成本管理的工作量大,企业作业过程复杂,作业中心多,成本动因基础数据收集的工作量很大,相对应的计量成本也高。
  (3)各作业中心之间成本协调、配套管理跟不上。有些企业过分注重公布成本因素的月变化情况,但在针对各个成本库和作业中心之间如何相互协调、控制成本产生的过程、削减成本费用方面,却缺少相应的措施和手段。
  
  四、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关键
  
  作业成本法没有固定的框架和统一的模式,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实施目的和核算体系,因此在具体应用中,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开展。我国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开展作业成本管理的关键包括:
  1、获得企业高层的认同。企业领导者的认同是实施作业成本的前提。只有获得企业领导者的支持,才能为在企业中推广作业成本法,进而开展作业成本管理创造条件。
  2、明确实施的责任主体。作业成本法属于管理会计范畴,同时牵涉到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如果作业成本的实施中没有一个具体的主管部门,就可能出现人人有责、人人都不负责的情况。
  3、推动组织再造。作业成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全员实施的一项工程,因为作业成本必须清楚企业的运作过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基础数据收集以及改善行动都需要全员参与。
  4、开发和应用实施工具。作业成本的实施离不开软件的支持,尽快开发适合我国企业特色的作业成本软件,使得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标准化、信息化,同时加快与企业现有信息系统的集成,是促进作业成本法在制造、电信和IT等行业规模化实施的关键。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