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生产工作行为研究进展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5-28
现有文献都证实了个性特征与反生产工作行为之间的关系,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1)相关人格特征与反生产工作行为直接相关。例如,责任性、情绪稳定和宜人性是最有力的预测变量,而责任性是最有持续性的预测变量。(2)个性变量与反生产工作行为有间接相关。例如,工作满意感是宜人性和CWB—O、CWB—P的部分中介变量,即个性指标和工作态度共同解释了反生产工作行为。(3)二者关系受其他变量的影响。研究显示个性与反生产工作行为的相关在C由他人评定和由自我评定时不一致,这其中可能有些缓冲变量在起作用,如评定者来源、评定者教育水平等,其具体作用大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6其他影响因素
Marcus和Sehuler研究表明,自我控制是反生产工作行为背后的推动力。缺乏自我控制,即不能考虑行为的长期成本,会导致反生产工作行为。研究结果都趋向于认为负性情绪可能增加反生产工作行为,它与CWB一O和CWB—P相关系数分别为0.45和0.30,而且负性情绪是压力源与反生产工作行为的中介变量,负性情绪与所有压力源都显著相关。领导支持和群体规范等都会影响反生产工作行为。低水平的上级支持导致缺勤、酗酒等行为的增加。群体规范、特征也不同程度的同反生产工作行为相关。还有研究显示,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家庭规模和经济状况与反生产工作行为相关。其中,年龄是最有效的预测指标。
4反生产工作行为的结果
有关反生产工作行为结果变量的研究主要涉及工作绩效方面。Rotundo和Sackett提出了三种绩效领域:工作绩效、组织公民行为、反生产工作行为。工作绩效从工作行为角度可划分为任务绩效和非任务绩效。非任务绩效又分为两种不同效果的绩效行为:当主要关注积极的非任务行为时,一般称之为组织公民行为或关系绩效;当主要关注消极的非任务行为时,一般称之为反生产工作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员工可将个人与组织导向的绩效视为行为的不同目标,也就是存在个人与组织绩效不一致的情况。员工可能在组织上表现为反生产工作行为,而在个人方面表现为组织公民行为。反生产工作行为与工作绩效关系的研究结果也不一致,对于反生产工作行为与绩效关系的强度仍需进一步考察。有一种观点认为,反生产工作行为作为适应性行为,未必对组织和个人是完全有害的,一些轻微的侵犯行为可能会改善情绪状态,进而起到调节的作用,最后改善绩效。
此外,组织公民行为、反生产工作行为相关关系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元分析发现二者只存在弱相关,但有人对组织公民行为、反生产工作行为各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两者有中度负相关。
5未来研究方向
(1)纵观对反生产工作行为的研究,在方法上很多都是采用横断面研究。用同事、上级评定方法自我报告相结合可以大大减少测量误差。但同纵向研究相比,它不能很好地了解组织变化对反生产工作行为的影响。纵向研究对反生产工作行为及其起因和后果的评估也是可行的。而且用纵向研究法能进一步分析其因果关系,从整体上综合和发展相关的理论。
(2)一般对反生产工作行为的评定来源于自我报告、上级评定和同事评定,且大多数研究采用自我报告法。从单一来源的评定可能因社会称许性导致较大误差。如上级评定可能受到观察机会的限制不能提供完全的信息,同时晕轮效应也会使结果打相应折扣。如果采用其中两种或三种评定相结合,则需要考虑各种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和各自的权重。如何整合各种评估结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3)加强群体水平、跨文化水平上的研究。以往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个体水平上的反生产工作行为,而群体、组织的分析也是有价值的。目前,除北美、欧洲外,其他国家还较少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诸如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等东西方文化差异是否与反生产工作行为有关,中国文化背景下反生产工作行为是否具有独特性等都需要做深入研究。
反生产工作行为作为一种自主行为,是组织行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它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大多数行为并不是即刻发生和具有隐蔽性,如何在人事决策中测评出员工潜在的OCB和CWB的倾向,将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实用价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