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地质资料的价值和管理对策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5-28
[关键词]地质资料;价值;优化管理;对策
矿产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先行工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矿产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的主要成果,也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更是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地质资料在广泛应用于地质工作领域的同时,也广泛服务于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地质资料,2006年初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将“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确定为我国新时期地质工作六大主要任务之一。矿产地质资料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对地质矿产资料的管理与利用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一、矿产地质资料的价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为矿产地质资料的科学管理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新的要求:一是在矿产地质资料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矿产地质资料管理要面向世界,以服务于全社会为宗旨。
1、矿产地质资料的属性。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其先行性表明它必须先于其他行业之前进行工作;基础性则表明它是“垫底”行业。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论大国小国,基本上都依靠矿物原料而发展。尤其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加快地质找矿工作,工业化进程将无法实现。矿产地质工作的最终成果是地质资料。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说到底是对其生产的最终成果产品的需求,地质资料这种产品是物质产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2、矿产地质资料的特点。从应用角度来看,矿产地质资料属科技产品,有科技产品的鲜明特点。
(1)矿产地质资料是许多地质科技人员智慧的结晶,具有巨大的利用价值和潜在的经济价值。在成熟的矿产地质成果的基础上,可以开发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对于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地质资料,通过不断加大地质工作力度,就会产生新的矿产地质成果。
(2)矿产地质资料是上游产品。它是原材料的依据和源头,其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上,如果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快,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以及对地质工作信息的需求越大,地质资料的使用价值就会加大;反之,其使用量减少,使用价值就会变小。
(3)矿产地质资料是多环节产品。地质资料与其他档案资料不同,前期投入成本高,形成成果时间长,专业技术性强。一个矿床所形成的地质资料,要经过踏勘、调查、普查、详查、勘探等多个技术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联系,都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二、地勘单位矿产地质档案管理现状
1、矿产地质资料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由于矿产地质资料的重要价值,因此,对矿产地质资料的管理就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国家、省、地质队三级矿产地质资料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政府管理与企事业单位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政府管理方面,形成了国家和省两级汇交管理体制,并设立了专门机构,保管向国家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在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地质资料(档案)馆(室),保管原始、实物和部分成果地质资料。全国各部门(系统)的1200多个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保存了大量的地质资料。
2、矿产地质资料管理法制体系和标准体系逐步健全。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对矿产地质资料管理和利用作了原则性规定,从法律上确立了统一汇交制度。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还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地质资料管理规定。除地矿主管部门外,其他相关部门和系统也制定了本部门和本系统的地质资料管理规定,形成了较完善的保管体系和管理制度。在《矿产法》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使矿产地质资料管理法制体系和标准体系不断得以完善。
三、矿产地质资料管理存在问题
1、矿产地质资料相互封锁、利用困难。近十余年来,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地质资料需求日益增大,但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这段时期馆藏资料的利用率反而降到历史最低点,其原因为:(1)大部分地质资料属内部资料,只供一定级别的单位或承担国家地质工作项目者使用;(2)大量地质资料未汇交,处于相互封锁状态,地质资料馆的资料得不到及时更新,而汇交的地质资料大部分处于无限期保护状态等,导致地质资料的利用困难重重。
2、过去由于受矿产地质档案管理水平、管理手段、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地质勘查单位在地质档案的归档过程中,立卷不明确,分类不准确,归档的科技文件材料质量不完全符合完整、准确、系统、规格、清晰、载(体)质(量)、整饰七个方面的要求。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主要是以服务为主题,但服务方式较落后,信息化程度也较低,手工管理模式仍未完全废除。管理人员变更频繁,缺少专业知识培训。地质勘查单位内部地质资料库藏条件较差,硬件设施不完备。
下一篇: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