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知识管理文献评述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林鑫 时间:2014-05-28
摘 要:个人知识管理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方法。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Web2.0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呈现出网络化、系统化、工具化、共享程度高、传播速度快等新的特点。研究个人知识管理对个人竞争力的提升和个人工作、学习效率的提高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文章从国内外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状况、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和派别、个人知识及其相关模型、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和系统软件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对前人文献进行评述。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 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1.个人知识管理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笔者在研究其间曾利用中国国家图书馆所收录的外文引文数据库——SCI数据库、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数据库、SSCI/A &HCI数据库、Scirus搜索,对主题或标题为“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的相关论文进行检索, 得到如下结果:  
  为了了解国内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状况,笔者接着又利用国家图书馆所购买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对“个人知识管理”分别进行“关键字”“提名”“主题”三种类别的搜索,并进行了图表的绘制,由于本文成稿时间是2010年9月,因此图中的2010年指的是2010年8月,论文情况如图1所示:  
  2.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及派别  
  国内学者孔德超(2003)认为个人知识管理包含三层含义:其一,对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管理;其二,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吸取和借鉴别人的经验、优点和长处,弥补自身思维和知识缺陷,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特色;其三,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点和思想,再加上别人的思想精华,去伪存真,思想隐含知识的显性化,激发创新出新知识[1]。  
  而对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历来观点并不统一,人们倾向于采用美国的密西根大学Paul A.Dorsey 教授提出的最广泛定义: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2]  
  除此之外,很多学者也提出了个人独特的观点,但不管怎么说,各家学者本质上都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在个人层面上的应用。中国个人知识管理著名学者田志刚更直接说它是“基于个人的知识管理”(2003)[3]。  
  笔者将各家学者的论述加以整理,提炼出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分为以下几个流派加以论述。  
  第一、 策略论:个人知识管理是策略  
  加州洛杉矶大学安德逊工商管理学院的Jason Frand and Carol Hixon(1999)两位早期的知识管理研究者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处理超大量信息的策略,是将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并且可以系统的运用到我们个人知识中的一种策略”[4]。不过Frand和Hixon是透过企业组织的知识流程来说明PKM 概念的,当关注一般性的“个人知识管理”时,从组织知识生产流程的观点来解读并不是很适合。  
  第二、流程论:个人知识管理的流程  
  国外学者Grundspenkis(2007)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指个人在他日常的生活中需要坚持进行的流程的集合。[5]国内学者断建军(2006)从流程的角度出发,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学习主体运用已有的观念或认知去采编、加工、整理目标认知对象,构建知识库,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6]。 这二位学者都从细微之处着手,看到了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步骤,具有很强操作意义。  
  第三,技术论:个人知识管理的技术  
  从理论上来看,个人知识管理包括了对个人知识管理技术和技能两个领域的管理。在信息社会,越来越多的个人知识管理者需借助一些信息时代的工具,尤其是计算机工具协助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国内学者甘永成(2003)与时俱进,从E-learning的角度提出“个人知识管理是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帮助个人有效地管理飞速增长的信息,足把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且将成为个人知识库的信息进行整合的框架,它为那些零散的、随机的信息转换成可系统利用的和可扩展的个人知识提供了一种策略”[7]。  
  第四,技能论:个人知识管理的技能  
  美国的密西根大学的Paul A.Dorsey 教授从技巧的角度提出:“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这些技能是在21世纪进行知识工作所必需的。” 他概括和定义了7项核心的个人知识管理技能:信息检索、信息评估、信息组织、信息表达、信息安全、信息协同。[8]  
  瑞士Open Connect AG公司的知识管理主管Hyams教授认为 (2000)则从更为宽泛的角度诠释了个人知识管理的含义,除了Dorsey (2000)所描述的信息方面的内容外,还增加了时间管理、基础设施、组织性工作等等方面的技能,具体包括:时间控制、工作空间舒适度、快速阅读、备注和研究、备案和文档管理、信息设计(哪些信息有用,哪些信息无用)、有目的的写作、知识/信息处理设施(通常指PC等IT设备)、知识/信息过滤技能。[9]  
  3.个人知识与相关模型  
  个人知识的分类是个人知识管理的一个基本问题,它的范围涉及个人知识管理的不同领域,有独立的个人的,也有与他人、组织等有关的知识。Churchman (1971)给知识的定义中指出:如果把知识看成是信息的集合,那么无异于剥夺了其中最核心的部分,知识存在于个人而不是信息集合中,知识是人对一系列相关信息所产生的反应[10]。在这定义中他强调了个人对于知识的重要性。  
  甘永成(2003)在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1996)对知识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知识包括逐步深化的六个层次::(1)Know-what(客观事物的知识); (2)Know-how(技能和能力知识); (3)Know-why(规律和原理知识)和Know-who(社会关系知识);(4)Mentor(交流、传递隐性知识);(5)Publish(以网页、文章等形式传播知识);(6)Innovation(知识创新)[11]。  
  从认知的角度看,个人知识与知识一样也可以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ege)。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Nonaka,1995)将组织中知识创造与传播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提出了经典的SECI模型。四个阶段是:(1)社会化(socialization):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2)外在化(externalization):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3)组合化(combination):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4)内在化(internalization):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在知识的转化阶段中,前后会经历四种场所,也就是野中郁次郎所说的巴(Ba)[12]。具体的知识转化与场所如图2:  
   野中郁次郎的SECI模型主要是基于组织与个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个维度。个人知识的形成与升华是与社会过程相关的, 离不开一定的组织环境, 组织知识是个人知识在组织中产生、发展和转化的知识[13]。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又互为补充的关系, 为知识的转化提供了内在动力。野中郁次郎提出,新知识是通过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换创造出来的,并由此提出了SECI模型,并用“知识螺旋”一词来形象地描述新知识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的动态过程。这就说明显隐性知识是相互转化的,并经过人脑的加工而不断发展的。Mohamed Amine Chatti等(2007)结合野中和竹内的SECI模型,在Web 2.0环境下提出了基于学习进程的SECI模型。模型展示了个人在学习进程中的四种知识转换模式:  
(1)社会化是一个共享显性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丰富的未开发的知识存在于个体如起因于以前的活动的诀窍、专门技术、理解力、经验及技能等,它们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观察、模仿、实践和参与不同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团体。  
  (2)具体化是将隐性知识明确表达为显性知识的过程,通常它是基于隐喻、类比、概念、假定和建模。  
  (3)组合化使系统化概念变成知识系统而且它结合了不同人的隐性知识。一旦知识获取,它就有可能变为隐性知识。  
  (4)内在化是将隐性知识具体表达成显性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连续的个人和集体映射的过程。隐性知识以心智模式或专业技术的形式内在化于个人显性知识库。  
  他们之间的具体转换形式可以用图3[15]表示:  
  4.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及系统软件  
  在Mohamed Amine Chatti等(2007)的基于学习进程的SECI模型中,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对于个人显隐性知识的转换起到了重要作用。Bernadette E. Clemente and Victor J. Pollara(2005)认为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能评估我们所知的,阐明我们需知的,明了我们怎么学习[16]。这就说明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的知识需求、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应用等各个阶段,特别是个人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兴起与发展的今天,网络技术对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表1从知识的获取、积累和交流共享三个重要方面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相关工具进行分类。  
  5.个人知识管理研究评述  
  笔者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初步的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国内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处于稳步发展阶段  
  2007年以前我国学者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07以后研究形势逐渐平稳,进入稳固的发展期。随着个人知识管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信未来几年关于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将会持续进行。  
  (2)个人知识管理研究文献涉及领域广、应用层次多、综合性十分强;研究层次由单一个人知识管理泛论向以信息时代为主的多种背景延伸  
  根据笔者的统计,个人知识管理的文献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从应用领域看包含图书馆、网络社区、组织企业、政府机关等;从使用者看包含大学生、研究生、秘书、计算机程序设计师等;从学科性质看包含档案管理、信息技术、经济文化、教育心理等。可见个人知识管理的理念和应用已经深入社会各行各业,并且指导者这些领域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烙上了深刻的时代痕迹。尤其是近年来Web 2.0模式的兴起,博客、社交网站里面的个人知识管理也成为了研究者的新关注点,如《关于专业虚拟社区中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16]《基于SNS与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构架》[17]可以预见下一个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方向将是微博等新兴的互联网事物。  
  (3)个人知识管理理论和实际应用的脱节  
  目前国内外的个人知识管理更多偏向于理论的研究层次,个人成功运用的个人知识管理促进工作和学习成功的案例并不多,更多是学者们站在理论的高度上提出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建议。这也可能是由于个人知识管理是个人私人的知识管理,因而没有组织知识管理那样有影响力,即使有人使用了个人知识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知识管理,但也没有形成学术论文得以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