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监测质量管理 提升环境监测水平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5-28
随着环境监测对象的日益复杂化,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现代化,对监测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监测的对象具有成分复杂、随机多变、在时空和量级上分布广泛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环境监测工作的综合性、技术性和复杂性。
监测能力建设,是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能力建设包括仪器装备、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三个方面。仪器装备是能力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监测人员素质的提高是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管理水平的提高是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人才培养和提高监测队伍素质是加强监测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和根本保证。一方面要通过岗前培训、技能培训、继续教育、专题进修等渠道搞好全员培训,使监测人员全面掌握监测业务知识、熟悉各种标准、规范、技术方法,更好地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的规定要求,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在政策、资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争取有利条件,不断充实各类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物资,切实加强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和专项能力建设,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
6.加强现场监测质量管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现场监测工作中客观的、主观的影响因素较多,对布点和采样等现场监测影响较大,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严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现场监测工作中应该强化监测点位、采样时间、采样频次的管理,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确保现场监测仪器设备完好、计量合格;开展现场监测的现场平行样、全程序空白样等质量控制;加强现场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要掌握相应的基础理论、现场监测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气象学、物理学、化学、流体动力学等繁多的专业学科知识,熟悉各种生产工艺,确保监测布点、样品采集、样品固定、保存和运输等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现场监测对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总之,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污染防治提供依据,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的基础,只有加强监测质量管理,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及持续改进,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才能提供准确可靠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114号.2006-7-28
[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环境保护部(环办〔2009〕56号) 2009-5-7
[3]王心芳.切实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努力提高监测的现代化水平[J].中国环境监测,1999,15(1):1-6
[4]严管理出效益重质量求发展 努力开创环境监测工作新局面.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2009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9.2.16
[5]《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114号.2006-7-28
[6]《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侧》.国家认监委国认实函(2006)141号.2006-7-27
上一篇:三种农业产业化组织类型的风险分析
下一篇:后勤工作和谐有序开展之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