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卫勤保障特点浅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刘生,张波,段华芳 时间:2014-05-28

  2.2  要合理设置救治阶梯  未来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战争强度增大,作战将会更加激烈,由此造成的战伤就会更加严重复杂,如不及时给予确定性治疗,死伤比例将会大幅增加。因此,未来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作战,应当合理配置救治阶梯,建议战术区撤销营救护所,战役区减掉一线或者二线医院,将其医护人员加强到连阵地抢救组和师救护所,或留作预备力量,实施机动保障。

  2.3  要及时救治后送伤病员  伤病员救治和后送是卫勤保障的两个重要环节。在未来高强度的作战的情况下,及时的救治与医疗后送对于减少人员伤残(死)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总体上应本着“军地一体、上下结合、统一计划、重点突出”的原则。一是要积极向前延伸卫勤力量。卫勤力量应尽可能的靠前,并增强火线抢救力量,扩大救治范围,减少后送压力。二是要加强阵地火线抢救。行动前普及自救互救知识,使全部官兵熟练掌握止血、包扎、固定和伤病员搬运等战救自救技术。为解决后送距离远、时间长给伤病员救治带来的问题,要在一线完成输液、止血等急救措施。三是要力争安全快速后送。适应各种作战地形、气候条件,利用直升机、卫生大轿车、专用救护车等多种后送工具。组织伤病员安全快速后送至关重要。四是组成军地卫勤力量相结合的卫勤保障“网点”。把地方支援的卫勤力量配属于部队不同层次,执行不同任务的医疗救治机构中,以加强和补充部队的卫勤保障力量。

  2.4  要做好药材筹措与储备  一是要优化储备结构,定点供应保障。战备药材储备是完成战时卫勤保障的物质基础。针对目前战略储备现状,应形成一线要点式、二线机动式、三线基地式的总体保障格局。减少周转环节,以便战时缩短运输距离,减少部队快速机动时的携、运行量,增强战斗力。二是要进行分类储备,满足特需保障。针对未来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作战的伤情特点,加大战救药材和特需药材的储备量,减少普通药品量。在储备方式上要灵活掌握,可以分散到营连携、运行;血液保障应以后方空中投送为主,以就地采集与使用血液待用品及自体血液回输为辅,战地医院要多储备“O”型血和代血浆。氧气供应依托制氧站保障,应急情况下以自行保障为主。师救护所配备可充氧气袋的小型制氧机,分队配连级供养器,班配氧气袋。液体保障由后方医院根据机动需要,扩大产量,增加袋装品,保证及时供应。

【参考文献】
    [1] 李 英.高新技术与卫生勤务[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1.17~22.

  [2] 郭志文,孙 海.战时卫生勤务学总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127~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