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论教育管理工作方式之科学管理方式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5-28
20世纪初,美国的公共学校教育迅速发展,学校管理面临着新的棘手间题。同时,国家和社会用于教育的开支不断增加,巨额的教育经费引起社会人士对学校工作的关注,他们开始猛烈抨击旧的学校管理方式,向学校要效率,迫使学校管理人员开始借鉴泰罗的科学管理方式。20世纪头10年的教育科学化运动也强调科学方式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教育科学”运动的奠基人爱德华·桑戴克断言:“我们可以客观地研究人类的行为”“人性的真实情况可以被制成供量化的科学进行研究的材料”。“教育科学”的方法被承认为管理的基本工具,并对教育管理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1913年弗兰克·斯波尔丁(Frank Spaulding)和富兰克林·鲍比特(Franklin Bobbitt)将科学管理的思想运用于教育管理实践。斯波尔丁将注意力集中在量化方法的重要性并将它作为记录、分析和比较教育的产品和成本的手段。他将科学管理的技术运用于编制预算、计划资金和控制教育经费等方面。鲍比特认为,教育管理有必要借鉴和应用科学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在他看来,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可以用来应对城市学校所面临的管理方面的挑战。他在论文《用来解决城市学校系统问题的若干一般管理原则》中写道:“在那个多数人都谈论着‘科学管理’用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可能性时,似乎就值得研究一下这种比较有效地管理形式的原则,以便弄清楚是否有可能应用这些原则解决教育管理和监督方面的问题。”由于学校教育的发展,斯波尔丁和鲍比特将泰罗的科学管理概念引进教育管理,促进了科学管理方式在教育管理领域的发展。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管理方式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得到普遍推广
科学管理方式需要采用现代科学研究所提供的技术手段对教育管理进行科学分析与管理。继泰罗制与科学管理运动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行为科学理论提出,开始了对人的行为规律和人际关系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将用于战争的运筹学、数理统计引人工业管理与教育管理;此后,经济学、工程学、数学和统计学的新成果及信息技术,都被用于解决教育管理活动中的复杂问题,而这些复杂问题靠经验管理和行政管理方式是无法解决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管理科学日臻完善,尤其是系统科学提供的系统分析的思想、原则、方法和手段为管理决策提供了新思路;同时,预测技术、线性规划技术、网络技术、系统分析、计算机辅助管理等逐渐进人教育管理领域;教育统计、教育测量、教育评估、教育诊断、教育预测、教育规划、教育决策、教育质量管理等成为常规的教育管理理论和技术手段。这些为科学管理方式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普遍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三、科学管理作为一种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的限度
科学管理方式以反映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的科学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研究所提供的技术手段来实施教育管理;注重把调查、统计、测量、实验等科学研究方法所获得的结论,作为管理行为选择的依据;注重对管理对象、管理过程和管理效果进行量化分析,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其主要优点就是前文所阐发的相信科学理性及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体现的科学精神。这里我们着重探讨一下科学管理方式的限度。
(一)科学管理方式难以用于非理性因素的分析
科学管理方式注重理性的逻辑分析,长于量化的数据处理,强调直接的因果关系。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在教育管理中存在大量的非理性因素,如人的经验、情感、意志、灵感、直觉、创造性、机会等,这些是无法按科学方式进行定量描述的。
(二)科学管理方式难以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
教育管理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教育管理的主体—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是人。人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立场、习惯、情感、价值观。在用科学管理方式处理教育管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时,这种主观因素不可避免地渗透其中,使分析的结果带上主观色彩,影响决策的客观与公正。比如,学校管理中有学生评教。每到学期末,学生按照学校设定的教学指标体系给任课教师打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量化评估,再由教务部门将每一个班级全体学生的打分相加并计算平均数,得出每一位教师该学期的教学质量评估分。这个学生评估分数将进人教师的教学档案,成为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理论上,采用这种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是科学的,它似乎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难以给教师一个公正的评价,这样得出的教学质量分往往不具有可比性。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大家公认的好教师得到的评估分出现比大家公认的教学效果较差的教师得分低的现象。如果分析原因,就是统计学中的不同样本不具有可比性原理,不同班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群体评价标准,有的班级学生打分松,有的班级学生打分紧。所以,以这种方式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缺乏公正性,这样的评估分数掺人了主观因素。
(三)科学管理方式难以用于模糊性因素的分析
科学管理方式注重量化分析,但是学校管理实践中存在一些模糊现象,科学管理方式往往难以适应。比如,科学管理注重工作目标,但无论是目标的形成还是目标的实现过程,都具有模糊性。就目标体系而言,目标中的定量指标具有明显的动态性,仅靠科学管理方式是难以实现的。“人们可能并不十分清楚学校的目标是什么。学校中的不同成员可能对目标有不同的理解,或者对同一目标的重点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些人并不能确定任何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因而,在学校工作的人们通常希望能有一些综合性的目标。但卖际上,许多学校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说学校的目标是模糊的。”又比如,学生想学什么,学生究竟是如何学的以及学生已经学到了什么等问题,教师们通常是不清楚的。学习活动就是在这种模糊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好有差,参差不齐。科学管理方式往往更注重对结果的量化评定,难以顾及对过程因素的考察。
对于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我们赞同以下观点。一方面我国的教育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很多教育管理者并不相信什么科学理性,管理和决策更多是出于领导的个人意志或者是上级的命令,或者是关系、人情等等,而不是建立在观察事实以及规章制度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在我国的教育管理中科学主义教育管理方式却日渐泛滥,表现在学校评估、教师评价、学生发展评价等各个方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恰恰是我国的教育管理科学水平不高。科学主义观念的产生正是对科技有了一定认识,而又没有深人全面认识的情况下发生的。正如科学水平不高容易崇拜科学一样,教育管理水平低反而容易滋生科学主义。教育管理中科学水平不高造成的结果可能是管理者根本不理解和不相信科学管理,结果导致教育管理的简单化操作。没有把复杂的问题搞清楚的科学精神,就只能追求简单化的操作。因此,我国的教育管理一方面要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批判和防止科学主义教育管理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