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创新管理体制的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潘晓燕 时间:2014-05-28
  论文关键词: 民工荒 新生代 社会管理体制 
  论文摘要: 近年来民工荒问题日渐升温,不仅沿海地区招工难,内陆地区也用工不足。究其原因,有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转移的原因,也有不同时代农民工的不同夙愿的原因,更有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不尽人意等原因。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全方位动员,创新我们的管理体制,为社会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农民工进城务工,劳动力正常流动已成了顺理成章的现象,而且一直遵循着人口从贫穷的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资金从发达的地方往贫困地方流动的惯例。农民工也成为了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和提升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现在,发达地区却出现了招工难、留人难的局面,这其中隐藏了很多社会问题,急需探讨和解决。 
  一、逐年升级的用工荒、招工难的现象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用工制度和劳动力流动情况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利地促进了我国沿海开放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内陆地区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这其中流动的农民工立下了不小的功绩,目前我国农民工总数2.4亿左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历了几次大的“民工潮”。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一部分农民工开始进城务工,想挣得一份糊口的钱,形成第一次民工潮;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大家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有了坚定的信心,农民进城期待挣得一份改善生活的钱,出现了第二次民工潮;20世纪末随着港澳台和外资企业等纷纷在我国沿海城市投资办厂,吸引了我国广大农民工到沿海城市打工,形成了第三次民工潮;本世纪的近几年正经历着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八十年代后出生的,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目前约有1亿人)进城打工的第四次民工潮。 
  如今求职者的期望和用工的要求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求职难与用工荒并存的局面。尤其是2011年初,春节刚过,就出现了“东部招工难,西部在截留,中部要留人”的局面。不仅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出现了用工荒,中西部一些省份也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各地纷纷使出招数来吸引农民工,例如,广东省的“关爱农民工,就业送春风”活动;湖南的“孔雀何须东南飞,雁城金窝已筑成”、“家乡工作就是好,工资福利也不少”的宣传;重庆“重庆西永新机会,十万电子好岗位”的承诺;成都“衣锦还乡选好房”的号召等。 
  尽管沿海地区用工荒已有几年的历史,但现在发生了新变化,由过去春节后的短暂用工荒转向了长年的招工难。这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留人“魅力”在减弱密切相关。 
  二、“民工荒”背后隐藏的实际问题 
  1、“荒”的内涵——诸多顾虑、多项担忧 
  (1)民工“慌”才造成了“民工荒”。第一,民工荒的一个核心是为孩子的教育而“慌”。原来老一代的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相对低,在城里只要能挣到钱,脏活、苦活、累活等都愿做。但新一代农民工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再重走他们的老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据最近对几个劳务输出大省的调查显示,有49%的农民想留在家乡工作,这其中有18%的是为了孩子)将来能够自然成为城市里的一员。这是目前民工荒的一个核心原因,也是农民工新的价值取向。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5800万留守儿童,其中有30%以上的儿童由于其父母已外出打工5年以上,导致他们任性、孤僻、冷漠和忧郁。“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生活无希望”,这种现象深深困扰着农民。为照顾家和孩子,有的农民就选择在家门口打工。 
  第二,民工荒的“慌”是为工资薪酬而“慌”。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物价也水涨船高,尤其是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的生活成本也随之直线上升,农民工的工资尽管这些年也涨了不少(由过去的几百元到2010年的月平均工资1640元),但始终涨不过GDP和CPI的速度,打工挣的钱除了生活开支外,所剩无几,不仅没有幸福感,连基本的满足感也在逐步消失。 
  第三,民工荒的“慌”是整体上的待遇“荒”和权益“荒”。农民工在城里打工的后顾之忧即要工资、要保障、要待遇。民工荒整体上是待遇荒,不只是工资问题,还有保险、保障、工伤赔付等问题以及子女教育、养老、看病等市民待遇。 
  第四,民工荒的“慌”是心理发“慌”。漂泊在外多年,没有归属感、幸福感。只是“潜在的城市人”,不能享受城里人的待遇。温总理说“让人们生活的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才是幸福。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在我国有近1.82亿没有户籍且生活在城市的人口,还有多达4000万的失地农民。当前我国城市化率的46.6%中,户籍人口占33%,则非户籍人口占13.6%,即1.82亿是属于“半城市化”人口。 
  第五,民工荒也是人为的年龄荒。由于各行各业都要35岁以下的人,35岁以上的农民,就是想到城市来打工,也很难找到工作。如果把年龄延长到35岁以上,那就有很大一批人都可以提供服务,也可以缓解“两荒”的问题(求职者“荒”,用工者也“荒”)。尤其是服务行业,非体力的,应该把对就业的年龄歧视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来研究解决。 
  (2)产业转移、升级造成的“荒”。近年来,沿海城市的一些加工贸易型企业,由于受工资成本上升(2010年全国的最低工资平均上涨幅度22.8%)、原材料价格上涨、海外市场低迷等原因的影响,为了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一方面将生产基地向内陆省份转移,如富士康把部分工厂搬到重庆、河南;另一方面也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对劳动力素质、技能的要求也提高了,导致了薪水低的加工制造业的普工岗位以及餐饮、住宿、零售等传统服务业,是“工作找人”;而薪酬较高,对劳动者素质、技能要求较高的技术岗位是“人找工作”。为了与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相匹配,中西部的各省份也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改革开放新举措,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出台了各种招商引资的政策。所以整个中西部的大城市也聚集了很多人气,吸引了很多企业到那里投资。加之中西部的房价相对低,离家又很近,就近打工,既可以照顾家人,又可以安心工作,因此一部分人不愿意外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