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创新管理体制的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5-28
2、新老两代农民工的不同夙愿
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的农民工相比,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理念都有了很大变化,他们更注重自我、更注重权益保护、更注重发展前途,追求平等、享受和发展,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融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后每年变换工作0.26次,是传统农民工的2.9倍。而不是像他们的父辈们那样,只要能挣到钱就行。80%~90%的老一代农民工是寄钱回家,而70%的新生代挣的钱是自己花销、休闲、娱乐。
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既和过去的农民工一样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同时又具有新特征和新诉求。新生代农民工的总体特点是“三高一低”——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现在新生代农民工代表着农民工的主流。据国家计生委统计,2010年在劳动年龄人口中,80后的新生代流动人口占到42.8%,逐步成为主体。在郑州70万农民工中有44万是80、90后,占农民工总数的62.8%。他们有六个特点:第一,受教育时间较长,专业技能较欠缺。新生代农民工中有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比例为67.2%,比传统农民工高18.2个百分点。第二,生活经历简单,过半未婚。处于30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59.9%尚未结婚,而传统农民工中已婚比例为93%。务工前他们的生活经历更简单,74.1%外出务工前在学校读书。第三,多在东部、沿海地区就业,外出谋求发展动机强烈。42.3%的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动机是为了寻找发展机会,而传统农民工中55.1%的人是为了赚钱养家。第四,多聚集在第二、第三产业就业。调查显示,81.7%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于第二产业,近两成在第三产业就业。第五,绝大多数从业于外商投资企业,在国企就业比重近期有所攀升。老一代农民工大多主要在建筑工地打工,现在建筑行业很难招到20岁左右的人,大多是35岁以上的。第六,他们已经不会种地了,不像老一代农民工可以“亦工亦农”,“城乡双向流动”,而已经成为“全职非农化”。他们不会务农,也不愿回家务农,但在城市里又难成为真正的市民。
三、解决民工荒、招工难的思路及对策
1、“民工荒”的正面效应
该效应有利于沿海地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提升发展质量;在东部企业向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有利于提升西部的竞争力,;有利于促使企业改善用工条件和环境,提高农民工的薪酬待遇;有利于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有利于促进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之,“民工荒”的正面效应可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企业的转型升级,为国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倒逼机制,迫使我们尽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为市民和农民、为城市和乡村、为东部和西部共同和谐发展,健全更好的行政、法规等管理体制,推动城乡一体化、东西部联动发展的步伐。
2、解决民工荒、招工难的对策
第一,建立健全工资支付、增长、共决机制,加强对其工资的劳动监察力度。建立和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预防和解决工资拖欠和过低问题。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因为农民工最关心的还是薪酬待遇问题。
第二,推动社会保险、保障、就业、求学等政策法规的改革和落实,让这些政策,能惠及到已进城的农民工。多渠道改善他们的居住医疗等条件,保障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后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住房权益、上学权利和各种补贴权利。
第三,鼓励各地探索户籍制度改革,结合“十二五”规划,力争全国每年至少解决400万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问题。例如,成都已出台了2012年取消城乡户籍制度界限,城乡居民可以自由流动,享受公共服务的政策。
第四,实施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加入工会,畅通农民工利益诉求渠道,加大维权力度。
第五,西部偏重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东部加快产业升级,发展技术科技含量高的产业,东西部的错位用工,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和用工局面。
总之,人口流动要全国化,农民要市民化,西部也要先进化,已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迫使我们尽快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实现共同和谐发展的夙愿。
【参考文献】
[1] 吴德庆主编:管理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经济半小时:2011年2月期间的“三评”民工荒节目[Z].
上一篇:浅析基于农信社管理体制的问题研究
下一篇:试论高职图书馆采访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