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后危机时代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之路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5-28
自2000 年以来,中国的外储储备显著增加,但一直缺乏有效的使用渠道,在金融危机期间,外汇储备的使用一直饱受质疑。现在世界经济仍处于恢复期,在国际经济仍然动荡的形势下,对于近2.8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防止其持续贬值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外汇储备管理的首要目标应当是确保储备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为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和经济金融安全提供保障。同时,还应适当考虑投资收益,尽可能降低超额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 。因此,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比较现实的调整措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优化外汇储备结构。任何一种硬通货在中国外汇储备中占多大比重,并无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全盘考虑。但调整的速度不宜过快,调整的次数也不宜过勤,否则引起国际经济动荡加剧,反而对中国不利。第二,外汇储备可以扩大为外汇黄金储备。最近几年黄金价格呈上升态势,因此中国可以适当增加黄金储备,特别是在黄金价格稍有下跌的时候,应该抓紧时间以外汇购入黄金。增加黄金储备,对于保证外汇储备的安全是有利的。第三,要树立外汇资产储备的理念。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单纯由外币构成的。实际上,从国家外汇储备安全的角度来说,应该既有外币所构成的外汇储备,还可以用能够较快变现的外汇资产作为储备。外汇资产如果能够较快变现,效果会比外币储备更好,因为外汇资产在保值增值方面比外币可靠。要选择优质的外汇资产,如土地、矿山、森林以及业绩好的上市公司股票。此外,外汇资产的收益可能大于所持有的外币债券的收益。第四,利用外汇储备作为对外信贷资金。这主要是指利用一部分外汇储备作为对外贷款,带动产品出口、工程承包、劳务输出、或在境外设立生产基地、物流设施等。这样不仅可以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增加就业,还可以获得外汇收入。第五,用活外汇储备的关键在于如何“用”。根据经济学理论,外汇储备代表着一大笔资产,把这么多的外币放在那里不用,本身就是一种损失。这是因为,一方面,外币闲置不用,表明机会成本在上升,另一方面,如果外币在贬值,损失就更大了。所以外币储备要“用”。那么怎样才能“用活”呢?一是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二是增加进口先进的机器设备、短缺的原材料和燃料,三是建立海外投资基金。管理和经营是两个不同的经济学概念,管理主要是在既定的资本存量条件下,使资源配置合理,产生更大的效率。经营的前提是假定资本存量是可变的,通过有效的经营,使资本不断增值,使资本存量增加。管理和经营同样重要,在对待外汇储备方面,不但要善于管理,而且要善于经营。第六,力求做到“藏汇于国”和“藏汇于民”并重。“藏汇于国”是指国家拥有外汇储备,“藏汇于民”是指民间拥有外汇储备,二者应当并重。民间外汇储备又分为企业拥有的外汇储备和居民个人拥有的外汇储备两个部分。鼓励民间增加所储存的外汇,是有利于经济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这主要因为,民间外汇储备由于机制灵活,自担风险,分散持有,而又信息来源多样化,这样,一旦国际经济发生动荡或外汇市场波动,民间(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总会随时采取对策,力求保值,避免意外损失。民间外汇储备越多,中国的外汇储备安全就越有保障。
另外,加强中投公司国家主权基金的管理与运作;鼓励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促进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人民币交易中心也不失为中国外汇储备的出路。
参考文献:
[1]厉以宁.关注中国外汇储备安全问题[EB/OL].中国网,news.china.com.cn,2011-03-08.
[2]吴念鲁.以新思维审视中国外汇储备风险[J].专家视点,2010,(3).
下一篇:城市用地规模的“两规”衔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