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灾难性事件的报道解读媒体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5-28
如何在危机背景下建立媒体与政府的良性关系呢?
首先,媒体应为政府赢得良好的舆论支持。自古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危机事件来临之时,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舆论环境,那么政府相应的管理活动都会显得被动。一个理性的政府应深刻认识到媒体的力量。因此,政府应主动寻求与媒体的合作,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稳定公众的情绪,增强公众的信心。通过媒体对危机事件进行及时、准确、全面的报道与评价,满足民众对信息的需求,从而为政府部门控制事态发展、稳定社会秩序赢得良好的舆论支持。与此同时,媒体可以把民众心态反馈给政府,这样也利于政府进行科学有效的决策。而在危机事件结束之后,媒体可以发动全社会对其进行理性讨论,寻求避免此类危机事件的方法。
其次,政府应转变观念,借助媒体与公众做好良性沟通。媒体对政府处理危机事件的措施和成果进行及时报道,与政府建立起固定的良性的沟通方式,更深刻更贴切的理解政府决策,对于政府塑造形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部分省市纷纷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也对大批官员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工作。在很多突发事件危机事件发生之后,有些地方千方百计阻挠记者进行采访,对记者极不尊重,令“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变为空谈。其实可以通过后期努力修复政府的公众形象,关键就在于是否领会媒体意图,有否做好沟通工作。最后,加强传媒业的自律建设。一些记者站屡屡出问题,与一些报社网站的生存压力有一定关系,但是,更大的原因还是这些新闻单位忘记了自身的责任,放松了要求。这些有悖新闻媒体公信力的行为直接导致群众对媒体有很多负面评价,扰乱了正常的新闻业务活动不说,还严重影响了新闻单位的形象。当然,在当前的情况下报社、网站等新闻单位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本着传递信息、舆论引导、服务大众等社会责任还要自我发展谋求生存,追求经济效益。部分新闻单位可能疏于管理,导致了一些有损新闻行业形象的行为出现。但我们应当认识到,新闻单位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其社会责任应当远远大于经济利益。
2003年的“非典”事件确实暴露了中国政府在灾难性事件发布方面的弱点,但2008年的汶川地震与2010年的玉树地震我们看到,政府不仅做到了全面开放采访,更是用多种形式及时有效的发布了信息。汶川地震报道更是成为中国“开放性报道”的标志事件。短短几年时间,在灾难性新闻发布方面,在危机事件处理方面,中国政府无疑给国人、给世界上所有关注我们的人交出了一份可观的答卷。今后处理灾难性新闻发布的工作中,仍然会有很多新问题和新情况等待着我们辛劳的政府部门,但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政府部门对于危机事件的处理将会在越来越多的理论与实践中得到升华。一直扮演重要角色的媒体不仅会给公众一个真实、有安全感的生活,更会给政府展示“自我”提供良好的机会。媒体与政府的协同合作也会令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跃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赵宝玲.谈突发性灾难性新闻报道能力的训练和养成[J].北方传媒研究.2010:10.
[2]李永刚.互联网上的公共舆论及其形成机制[J].文化纵横.2010:1
下一篇:浅析城市规划管理的现状与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