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保值增值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焦阳剑 时间:2014-05-28
  四、完善产权登记制度 
  产权登记制度对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经营保值增值有着重要的作用,清产核资工作的开展是当前社会的迫切需求。大力开展清产核资,完善产权等级制度不仅是进行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也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清产核资要发挥其基础性作用,就要较好地实行新模式,必须有组织、有领导地对所属事业单位的现有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清查需以账面价值为基础,以实物为依据,使账面价值真实反映实物。通过清查盘点,在弄清资产家底的基础上,要完善产权登记制度。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目的,在于明确国家和事业单位的产权关系。其意义在于: 
  1.明晰了国家享有资产的所有权和事业单位享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权,改变了过去那种所有权和占有、使用权混为一谈的模糊概念。 
  2.明确了所有者和占有、使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有利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加强资产管理工作。 
  3.可以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前清后乱,从而可有效防止资产的流失,同时又能做到物尽其用,保证可以充分合理、有效、节约使用所占有、使用的财产去履行职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降低政府的运行成本。 
  五、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制化建设 
  当前,现行的关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法律法规,多数是以原有体制为基础的部门法规,创新较少,因而导致该种管理体制下,管理手段落后的必然性。另外,现有的这些法律法规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很难适应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保值增值的需要,也不利于资产的管理。由此可见,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建设,使其走向法制化道路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经营性国有资产法制化的同时,还应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管理法规体系。实践证明,要使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真正实现法制化建设,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建章立制作为切入点,结合原实行的规章制度,建立新的法律法规,创造出一系列符合现代化管理模式的管理制度。 
  总之,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经营保值增值工作对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流失,使其完整性得到有力的保证,使国有资产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侯成波,窦实,刘振锋.水利资产如何盘活保值增值.山东水利,2009(01) 
  2.罗建钢,刘微.县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探索.中国财政,2009(06) 
  3.朱文华.关于高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几点思考.科技创业月刊,2006(11) 
  4.谢传钢.试论高等院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中国高教研究,2004(05) 
  5.尹文龙,吴晓光,杨勇.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中国石油财会,1998(01) 
  6.陈汉亭.对国有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与成本补偿的研究.国民经济管理与计划,1997(06) 
  7.王景升.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财务与会计,2009(01) 
  8.赵衍东.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力度,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