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用电现场管理系统建设费用的方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朱禹锦 时间:2014-05-28

  二、降低建设费用的方法
  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困扰,以较低的费用建设统筹,以较小的代价维护系统正常运行,提供高效的服务。在系统建设初期因进行分区域进行调查,有条件的供电公司还可以开展试点建设。
  (一)抽样调查
  规划时在系统需要覆盖的大区域内划分出不同的小区域,从小区域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四项。
  1.通讯覆盖的范围调查:调查小区域内电能计量装置安装分布特点、电网环境特点以及本单位管理要求等,提出本地信道的通信方式、覆盖范围和所占比率。因表计分散采集困难的,可采多种方式解决,为保证通信的稳定性,费用充足的供电公司可以增加CDMA信道和通信服务器等设备,形成双通信网络。
  2.硬件设备可靠性调查:对用电现场管理系统生产厂家生产的系统设备进行调查,确保设备经久耐用。避免“一边建设一边更换”的情况。最好是到各个已建设了用电管理系统的供电公司进行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一是调查设备故障率,尤其是采集终端的通讯模块、显示模块等子模块的故障率。因为这些小型模块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二是调查设备老化速度,重点调查外壳、天线等部件。因为这些安装在现场的部件最容易受到腐蚀或外力破坏。
3.系统衔接性调查:一是能否与营销系统的兼容,实现营销信息系统的整合。其软件能否建立统一的系统运用平台,推进营销数字化管理,实现远方抄表、预购电、线损考核、台区考核和用电监察等功能。系统工作流程能否满足营销管理和服务的各项业务需求,促进营销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二是能否与电能量计量系统、低压集抄系统整合。其软件能否实现数据互换、统一整理分析,扩大电能量监控和负荷控制能力。
  4.系统发展调查:一是从电网规划的角度分析系统现状与未来电网建设标准和规范之间存在多大的差距差距;分析主站硬件设备能否满足未来电网发展的要求,确定使用的系统。避免多套系统混用的情况。二是系统是否能与智能电网要求。智能电网建设是未来电网建设的一个最重要项目,它涉及到电能量监控、负荷控制、电网安全等多个方面。用电现场管理系统的功能大部分都在智能电网建设要求内。因此必须智能电网发展和建设需求,确定用电现场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行标准。防止建设后不符合智能电网要求,又要大规模更换或改造。三是可靠性调查:系统处理能力能够充分满足信息量不断增长的需要,满足各种应用对软硬件平台在大数据量、高反应速度条件下有良好的性能要求。四是安全性调查:系统能否保持24小时不间断工作。能否防止病毒入侵、恶意篡改或盗取系统信息;当出现通信异常时能否继续确保系统控制重要计量装置及配套设备:当系统发生灾难的时候,能否紧急恢复的设备及程序。
  5.效益估计:一是企业效益:分析建设采集系统给企业带来的主要收益。主要从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中低压配电网损耗、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升企业形象价值、实现预付费管理和促进营销管理机制创新、加速公司管理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二是社会效益:分析建设采集系统给社会带来的主要收益。主要从电力用户及社会角度进行效益分析。分析资料可作为建设阶段对用户宣传的资料,必须认真调查、审核、保存。

  (二)试点建设
  在制定年度建设计划时,应优先考虑实现10kV专变用户的采集,优先建设电费回收难度大、线损率居高不下、设备和线路陈旧的台区和线路。优先在营销管理难度大、自动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开展试点。
  建设期间由系统主站、安装维护班组、营业部门三方共同调查系统建设难度、应用难度、设备故障率等,保存详细资料。根据资料制定终端及其硬软件的必须具备的要求和技术参数,参照电能表、互感器等设备的招投标模式由供电公司择优购买。淘汰那些在硬、软件方面有明显缺陷的终端,保证终端的实用性和长周期运行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