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海防部队装备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军 时间:2014-05-28
  3.4 完善装备管理经济机制
  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为边海防部队车辆管理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是通用车辆管理逐步实现社会化保障。大力借助社会力量,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把能够而且应该由社会来办的事情交给社会,把担负军事职能的车辆搞精干,形成与部队质量建设要求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管理经济机制。这是新形势下部队车辆管理的发展趋势,是“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车辆装备管理的新路子。
二是对日常勤务保障的车千米采用计价供应和收费使用两种办法。即由正常经费保障的标准车千米限额和专项保障任务车千米限额,实行下级拨付计价供应制。正常执勤、巡逻、公务活动及生活保障以外的非正常用车,实行管理部门申报,主管领导审批并实行收费制。这种使用办法,有利于提高车辆技术保障能力,做到车辆使用需求与保障能力基本平衡。
  三是建立适应边海防部队特色的装备器材保障体制。由于边海防部队的特殊性和区域性,驻防高度分散,大多数部队驻扎在沿边沿海区域,物质及器材筹办极不平衡,对保障困难的单位,一方面要切实储备一些必要的常用易损零部件;另一方面,要提高经费保障比重,以适应部队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和提高经费保障效益。对驻在沿边沿海城市的部队以全部保障经费。
  四是推行多种形式的经济包干责任制。把经费、设备和器材的使用效益同本单位的利益挂钩。经费、设备和器材有标准的按标准包干,有定额的按定额包干,有指标的按指标包干。凡是能计价的均实行定量计价包干管理,实行定量定价包干使用。对于一些难以核算的开支,参照历年消耗数额包干。由于武警部队担负任务具有“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特点,在执行“处突”等任务时应以军事效益为主,并兼顾经济效益。
  3.5 完善符合军事装备管理的行政机制
  边海防部队的各类车辆担负着执勤、“处突”、反恐以及配合解放军内线作战的运输保障任务,是部队重要装备和战斗力的组成部分,武警部队车辆管理是部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坚持车辆装备管理和行政管理相结合。车辆装备管理大量表现为指令性管理,特别是基层的车辆管理,可以说是与行政管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有些装备管理要寓于行政管理之中。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贯彻条令条例,全面落实制度、规定和标准;另一方面要依靠军政领导搞好管理,实行军政领导齐抓共管。警务装备部门要把车辆管理作为分内职责,结合本身职能做好协同和支持工作。
  二是坚持能级管理,全面推行各种形式的管理责任制。车辆使用管理比较复杂,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因此必须实行目标管理和层级领导,按级负责,把车辆宏观决策和管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各级办各级的事,各人干各人的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是坚持宏观控制和微观搞活相结合,把统管和分管统一起来。运用行政手段正确处理集权和分权的关系,管理中的许多矛盾,往往是由条块分割造成的,明确各级权限、责任和利益,变条块分割为条块结合,把统管和分管结合起来。
  3.6 与时俱进,加快装备更新速度
  当前世界经济趋向一体化,沿边沿海一带对外的交往日趋频繁,执法任务日益繁重。在当前反走私、反偷渡等任务还比较重的情况下,装备的更新工作尤为重要。加快装备的更新速度,也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关键就是武器装备要现代化,在抓好现有装备管理的基础上,还要加快装备的更新速度。结合当前我国沿边沿海的执法形势和不稳定因素,应加强边海防执法力度,加大装备经费投入,边海防部队必须建设高科技的装备,强调管控机械化、信息化、数字化地有效结合。只有通过有效的统筹规划和资金技术的投入,才能有效提升装备实力水平,满足边海防执法的需要。
  总之,在部队建设的大局中,装备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涉及的内容很广,随着边海防执法执勤工作的发展和形势发展的需要,装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趋凸显,装备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在实践中需要探索的问题还有很多,部队装备管理要不断探索和吸取先进经验,使装备管理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