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医疗服务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医院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医院作为参与医疗市场运作的经济实体,传统的内部牵制、互相制约的制度已不能适应医院财务管理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健全医院财务管理的功能,是我们当前必须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管理
医院内部控制,即医院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是指医院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相关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促进医院资产安全和完整,以实现其发展战略,提高医院可持续发展能力。然而当今传统的内部牵制、互相制约的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医院财务管理的现实要求,亟待改进。
一、中国医院内部控制现状
1.管理者认识不足,内控环境松懈。受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目前大多数医疗单位仍处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习惯于行政指挥,轻视内部控制,重医疗技术建设轻财务经营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加之医院的经济体制存在着类似企业投资主体(国家投资者)缺位的现象,使得经营者并没真正从受托责任角度履行职责,经济管理意识不强,医院经济效益好坏无关痛痒,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方面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2.缺少监督评价机制。2006年卫生部发布《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对全国医疗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进行统一指导和规范,并要求各医疗单位根据卫生部的《规定》,结合实际工作制定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大部分医院才开始根据卫生部的指导性规定,逐步建立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但这些制度缺乏统一规范的考评标准和体系、检查监督和评价都流于形式。当前,就医院会计控制的监督机制来说,缺少内部和外部严格的监督机制,未形成自上而下的分层责任落实机制。如医院信息系统中的财务管理安全隐患较大,特别在货币资金管理方面存在重大疏漏,对内又缺少合理的监督机制,经济犯罪案件频发。
3.风险评估意识薄弱。在医疗制度改革的大环境下,中国公立医院的会计控制系统尚处于建立阶段,缺少科学性和连贯性,可操作性差,内控系统和程序尚不完善。如医院的一些重大经营决策的确定,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以及基建投入等,均未按照控制程序进行充分论证和考核,从而导致购置了使用效率不高的资产和设备,造成资产和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导致医院经营成本效率低下。医院内部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机制和投资风险评估机制,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内及对外的相关投资风险,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
4.人员素质不高,制度更新滞后。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需要管理人员来实现,因而管理者素质和能力最终决定内控管理实施效果。然而,有些医院会计及审计人员一方面素质偏低,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缺少交流,会计控制松懈,职责操作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主动性,思想上缺乏责任心,给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行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内部控制系统的相关制度没有适时做出应有的补充和调整,墨守成规,缺乏科学的管理控制方法,也给实行内部控制带来了影响。
二、完善中国医院内部控制的措施
1.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通过学习教育加强医院领导及员工的内控意识,只有领导者能够深刻认识到自身的控制责任,内部控制才能发挥应有的效力。医院领导层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依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及医院内控目标,核查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合法性及完整性;其次,要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框架,明确的职责划分,使各个部门和岗位各负其责、相互制约。在横向上做到各部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在纵向上做到精简办事程序,明确工作目标;最后,要医院应建立岗前培训,重视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人员的选用、培训和考核,提高内控制度执行人员的素质。要确保将内控制度、控制措施、控制责任层层落实至各级单位、各个岗位、各个员工,要由落实责任转变为全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