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杜文娟 时间:2014-05-28

  2.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医院亟须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努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这对于保证经济平稳发展、提升医院的持久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都是极为必要和迫切的。医院要建立投资决策集体审议责任制度,在进行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前,事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及科学论证,避免盲目投资。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前,要对按期偿还债务性筹资及其利息有足够的估计和准备,防止信用危机、财务风险,风险管理的要求穿插于各个规范中,建立起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系统。
  3.强化预算控制。预算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医院预算既是经营活动的财力保证,也是财务管理的基本依据。首先,提高干部员工的预算与控制意识,提高预算执行的自觉性,维护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其次,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经费预算管理体制,针对不同类型的预算要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要在参考历史及同行的先进水平时,尽量推行零基预算;再次,抓住关键,改善预算控制点,要实现有效的预算控制,必须把控制设置在业务发生之前的审批环节,将预算控制点前移,做到先审批,后开支;最后,要完善制度,建立全面、合理的考核体系,对预算执行情况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考核,并定期向预算执行部门进行反馈。
  4.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在内部控制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人是医院内部控制的设计者、执行者和监督者,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各方面的优劣,是决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将内部控制制度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注重调动和发挥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对职工进行法律教育、技术培养以及职业道德修养熏陶,以便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首先,应培养员工的工作热情,鼓励其刻苦钻研业务,增强创新意识;其次,应提高员工业务素质,使其能掌握财政、税收、金融、计算机网络、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最后,还应培养员工的人际交往技能和沟通能力,尤其是创新和应变能力,使员工不仅能对医院发生的经济事项做出自己的判断,还能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
  5.强化审计部门的职能。内审作为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医院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也是强化内部监督的有效机制。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的、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风险控制以及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因此,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设计的顾问,帮助组织建立一种健康积极的文化,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设计出一套科学有效的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切实堵住各种漏洞。
  总之,医院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医院要使国家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必须做好内部控制工作,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医院的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小枫.关于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思考[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11).
  [2]谢钢.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促进医院内部控制[J].现代医院管理,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