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轻重论演变及其对国民经济管理的现实意义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林敏 林泽希 时间:2014-05-28
  (四)在国民经济管理中,比较注重经济方法和行政方法搭配使用 
  《轻重篇》极大夸大了封建国家行政管理的作用,认为借于号令,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实际上在前期轻重论中,经济方法和行政方法并没有很好结合。 
  桑弘羊担任经济领导职务后,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他在国民经济管理工作中,把经济方法和行政方法结合起来。一方面,主要是依靠经济组织,运用经济手段,来调节、干预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桑弘羊取消了告缗令,盐铁、均输等方面的经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桑弘羊充分发挥国家财政和法令的权威作用,采用行政命令、规定等强制性手段,垄断工商业,有效地实现了西汉王朝对国民经济的集中统一管理。 
  四、以古鉴今,轻重论的演进对我国当今经济管理实践的启迪 
  轻重论在汉武帝时期经过桑弘羊的充实和推广,已扩充为包括轻重之势、轻重之学和轻重之术的封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他还提出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运用轻重论,因为“时世不同,轻重之务异也”,“轻重之制导,而利害之分明也”。轻重论虽然不可否认地存在一定历史的局限性,但其对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认识对今天仍有启发。认真剖析轻重论的思想内核,对我们当今的市场经济建设来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国家的有效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 
  轻重理论的实质便是要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来达到稳定经济发展的作用。因而,轻重论者也论证了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首先,宏观调控是平抑物价、富国富民的需要。“故善者委施于民之所不足,操事于民之所余。敛积之以轻,散行之以重。”同时,也是消除贫富对立,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分地若一,强者能守;分财若一,智者能收。……然而人君不能调,故民有相百倍之生也。”最后,轻重理论者指出国家宏观调控是减免百姓赋役,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 
  (二)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措施 
  第一,轻重论要求封建国家掌握流通手段——货币。在现代经济中,国家也必须通过中央银行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和金融形势,对货币、信贷总量与结构进行控制与调节,从而保持货币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轻重论主张国家掌握货币是为了实现统治阶级对经济活动的控制,现代经济保持货币稳定也有类似意义:首先,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价值尺度和换算手段,便于企业换算成本和盈亏,有利于国家测算和确定主要经济比例,促进经济协调增长;其次,为商品交易提供稳定交易手段,促进城乡和地区间商品顺畅流通;再次,提供一个有效的支付手段,组织国民收入再分配。 
  第二,轻重论主张封建国家对盐、铁实行集中控制,实行国家经营,依靠官营工商业控制市场和物价。在现代社会,国家必须对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及某些重要行业加以控制或垄断,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和发展国有经济,以此确保国家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可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与社会和谐。 
  第三,轻重论主张国家通过高价收购来调节供大于求的商品的供求关系,用低价抛售来抑制求大于供的商品的价格的飞涨。现代经济中,这同样是政府影响和干预市场价格形成和价格水平变动而采取的一项必要的手段和措施。例如,为了稳定农产品价格,在粮食收获季节,我国政府总是要求固定价格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在农产品市场供求矛盾较大时,通过政府吞吐储备的农产品缩小市场供求缺口,稳定市场价格水平。 
  参考文献: 
  1、赵靖.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名著选[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赵晓雷.中国经济思想史[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郑学益.经世济民:与思想同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石世奇.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