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制药企业GMP认证后设备管理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5-28
2.建立标准化操作规程。统计资料显示,设备操作不当、维护不当是引起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原因也是多数制药企业设备运行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GMP认证后,由于GMP规范的要求,制药企业要建立了一系列的设备管理和操作规程,内容要涉及设备管理的各方面,如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润滑管理规程、设备现场管理规程等。这些规程的有效实施,制药企业可以避免设备隐患的存在及重复性错误或故障的发生。同时,要在实施中,制药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还要不断修改和验证这些标准化程序,以逐步完善各项管理规程和操作,实现设备最佳的使用状态。
3. 合理妥善安排生产。在影响设备效能的因素中,生产安排也是很关键的因素。每台设备能否发挥最佳效能和运行水平,与生产安排得是否合理和妥善有着密切关系。不要满负荷生产或超负荷运行,更不能让设备长期处于“带病工作”或“超负荷运行”状态,要科学掌握和正确使用。如果设备经常超负荷过度运转,那设备出故障的几率就高,即使检测到了,也不能很快修复运转,耽误生产。同时,生产安排时,在一台设备或一条生产线上应尽可能地安排生产一个品种或相同规格的产品,避免频繁转产。造成设备过度折旧。另外生产一线上的熟练操作工、机修工要保持稳定,不应随意变动。因为对设备性能、故障排除比较熟悉。如果经常变更人员,由于他们不熟悉设备和环境,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和掌握,而期间的设备管理就会有空白和漏洞。
4.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毋庸置疑,制药企业人员的管理培训以及工作考核制度是制药企业设备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制药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与生产部门结合进行操作员工的操作技能培训。从而避免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因违规操作带来机械故障,降低机械损坏率。培训应包括设计理念的培训;思想意识的培训;技能的培训等。
5.建立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对于制药企业而言,其利用计算机存储而得到的大量基层实际维修经验,是企业不可多的珍贵财富,往往这些数据会在制药企业生产活动中起到决策作用。制药企业在处理日常事务上做到信息化,将日常生产活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加以储存,形成日常事务数据库;对于制药企业设备故障以及维修等方面数据进行分析加工,形成故障数据库。两方面数据库的形成,相辅相成,不但能提高制药企业生产效率,而且对于企业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而言,能大大提高机械设备的故障处理率和事前事中维护水平。
总之,制药工艺的复杂决定了设备功能的多样化,同时也造成了设备管理的复杂性。随着制药企业GMP规范的实施以及各种管理方法的更新,相信未来的制药企业的设备管理会更上一层楼。因此,设备管理部门需要通过大量的工作来适应GMP管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永平.制药企业GMP认证后的设备管理[J].中国设备工程,2010,(2).
[2]谭剑文.谈制药企业设备管理与GMP实施[J].管理观察,2009,(22).
[3]王伟滨,刘桂双.浅谈制药企业设备GMP管理[J].科技咨询导报,2007,(3).
[4]曲维凤.制药企业GMP认证后员工的设备管理技能培训[J].中国药业,2007,(6).
[5]刘美琴.制药企业GMP认证后如何加强设备管理[J].中国药业,2004,(3).
上一篇:试论如何加强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
下一篇:试论企业设备管理工作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