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企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水平的途径探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宋学昆 王永健 时间:2014-05-28

  2.2 创新鉴定模式,建立和完善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
  在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的同时逐步建立健全以职业技能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评价,应在现有考核模式上,突出对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考核要求;对知识技能型人才的评价,应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突出其职业内容以及运用能力的要求;对复合型人才的评价,应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需要,强化综合性业务和多项技能的考核。建立从不同鉴定主体和需求出发,突出特色,分类实施的技能评价体系。   
  2.3 维护《职业资格证书》的严肃性
  《职业资格证书》是职工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证明,上岗的通行证。因此,我们要切实采取措施,维护证件的严肃性。从规章制度、约束机制和操作程序上严把质量关。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鉴定的工作规范、技术标准和管理规程。严格实行统一标准、统一教材、统一试题鉴定程序,严禁违规操作,杜绝弄虚作假,使真正的合格人才得到认证。
  
  3、落实技能人才的待遇,鼓励技能人才成长   
  落实技能人才的待遇对技能人才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目前,许多民营企业为了吸引高技能人才,“不惜血本”,靠着高薪的激励,从同行业或国有企业吸引技术骨干。面对民企抛出的高薪,国有企业顿时哑然。国企不仅人才紧缺,还要面临培养了数年的人才因敌不过民企高薪的吸引,纷纷跳槽的困境。虽然国有企业开始意识到技能人才的重要性,但很多企业仍尚未形成鼓励技能劳动者提高技术业务水平的机制,“干部”和“工人”之间的身份差别依然存在,技能人才与管理、技术人员之间收入悬殊的情况比较普遍。地位不高、待遇偏低,严重影响了高技能人才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4、改进评聘制度,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由于存在评聘关系处理不好的现象,且评聘技师、高级技师职务受到严格的名额限制,基层大多数职工对评聘技师、高级技师职务不抱希望,这严重影响了工人钻研技术的积极性。要充分调动工人参与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就必须改变评聘技师、高级技师工人总数比例限额,做到评聘分开,同时应提升职业技能鉴定津贴,放宽报名条件,对符合规定申报技师、高级技师条件的工人给予支持,经考试考核各项指标达到技师、高级技师标准要求后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由基层站段择优聘用,使其发挥技术特长,要坚决杜绝学非所用,不重视人才,浪费人才的现象发生,严格按照制度落实相应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一心一意钻研业务,培养青年工人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和技术带头人。
  
  参考文献:
  [1]甄凯玉,职业能力与职业资格证书[J],理工高教研究,2003(6).
  [2]宋玉芬,加强职工培训工作,提高工人队伍素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6(3).
  [3]李崇元,孙绪涛,关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现代技能开发,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