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在公路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公路施工企业面临空前巨大的压力,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拥有一个有效的成本系统来支持帮助管理者寻求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增强竞争力的途径。作业成本法为公路施工企业提供了一个有效地进行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以及提供准确成本信息的手段。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公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
一、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 ABC)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人埃里克·科勒教授提出,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至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作业成本管理法(ABM),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旨在弥补传统成本会计的缺陷,努力提供及时、准确、相关的成本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促使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二、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的比较
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采用多元化的制造费用分摊标准:在传统成本制度下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的分配标准是采用人工工时或机器台时,首先分摊到各个生产部门,再按生产部门确定费用分配率,将费用分配到产品的成本中。在作业成本制度下,首先将制造费用或间接费用归于每一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然后再由每一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确定分配率,将费用分配到产品的成本中。所谓成本库,是指可以用同一项共同的成本动因,进行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的单位。
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适用于间接费用项目较少、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对成本管理要求不高的情况。在高度自动化和JIT(Just-In-Time Production System,适时制生产系统)时代,人工费在成本中的比例越来越小,间接费用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且制造费用的构成也日益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倘若仍以日益减少的人工工时为基础来分配这些比例逐渐增大的间接费用,必然导致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进而引起成本控制失效,经营决策失误。作业成本计算法由于对不同作业的间接成本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率进行分配,因此,它能够克服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成本扭曲问题,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对于正确分析作业成本、核算产品成本、进行资本支出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业成本法有很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优点就是它能促使管理人员想方设法进行成本控制。一旦确认了某种产品消耗的间接成本产生的原因,那么管理人员就会从降低成本角度对各种间接成本进行重新评估,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以促使间接成本费用的降低。
三、作业成本法应用于公路施工项目管理的可行性
1.作业成本法强调的是作业,以作业为基准建立成本核算体系。这个核算体系与工程施工管理单元是一致的,注重核算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作用,改变了“秋后算账、望亏兴叹”的局面,提高了财务管理的预测、管理、监控职能。在中标单价普遍空间较小的情况下,推行作业成本法,实施成本精细管理,建立快速反应的成本核算体系,对成本指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非常必要和及时。
2.公路施工机械程度大大提高,人工成本所占的比例大大降低,同时,公路施工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广告宣传、环保费用、文明施工、保险、投标费用、差旅费等间接费用在公路产品成本中的比例大大提高,所以,传统的以人工工时为基础分配间接成本的方法显然不适用,作业成本法则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
3.在公路建筑市场实行的招投标制度、清单计算和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概、预算定额》已经弱化为仅仅用于政府审批和控制项目投资的依据的今天,施工企业清楚地了解清单项目的成本底价非常重要。公路产品以单位工程为依据、进行五大费用整体核算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用项目管理的需要,因此,在公路建筑市场急需引进一种先进的核算方法,建立先进的核算体系,作业成本法正是这样一种有效的工具和方法。